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
在課本中,我們就學習過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它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干勁,一往直前。意思是作戰是靠士兵的勇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篇1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干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
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篇2
長勺之戰,發生于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于長勺,最后以齊國的失敗、魯國的勝利而告終。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攻魯。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相遇。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墒墙Y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魯軍一鼓作氣,大敗齊軍。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居高位的大官管著,你又何必參與?”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p>
曹劌見了莊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必要條件。并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于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還不可以?!饼R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白曹劌為什么這樣指揮。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次擊鼓,勇氣變枯竭了。敵軍勇氣枯竭,我們卻勇氣十足,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是一個大國,軍力不能低估,很難推測出他的情況,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下,說明倉皇逃竄。)
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篇3
1) 傳統上,龍舟的造型和結構都有特定規格,龍頭、龍尾雕工尤為精細,其形態象徵力量和沖勁。進行競賽時,鼓手在前,舵手在后,劃手們隨著鼓聲的節奏,一鼓作氣,破浪前進奮力劃過終點。
2) 告白這種事,尤其是一鼓作氣再而衰,非得借助異常的頭腦發熱,有時連頭腦發熱也不行,還得有姐妹淘在旁扇陰風點鬼火,要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不比設祭臺作法變出場大雨來得容易。夏茗悠
3) 報仇這個事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事。唐七公子
4) 生活是條船,張好船的帆,別讓它跑偏,跑偏太危險;生活是首歌,唱準音和諧,別唱跑了調,跑調亂了套;生活是條路,盡管往前走,坎坷任腳下,跨過去的是英雄;生活像爬山,不要怕困難,一鼓作氣往上攀,攀至山頂你再看,山花爛漫艷陽天!
5) 英文學習若不能一鼓作氣,不如徹底放棄!
6) 作為真選組第一番隊隊長,再給你們上最后一課。當沖向有壓倒性力量的敵人時,為了填補實力差距用人數來壓倒是最重要的。配合好呼吸,心體合一,在最集中的一瞬間,一鼓作氣攻上來,然后——全部死去.
7) 愿你心靈,一塵不染;霉運,一干二凈;煩惱,一刀兩斷;消極,一去不復返;成功,一鼓作氣;好運,一呼百應;家庭,一團和氣;友情,一生一世;祝愿你一生平安,一世幸福!
8) 光棍節,愿你:道路,一馬平川;事業,一蹴而就;心靈,一塵不染;霉運,一干二凈;煩惱,一刀兩斷;成功,一鼓作氣;好運,一呼百應;家庭,一團和氣;友情,一生一世;祝愿你一生平安,一世幸福!
9) “八一”祝福:祝你工作一馬當先;做事一鼓作氣;行走一路高歌;事業一氣呵成;愛情一心一意;朋友一呼百應;人生一帆風順;未來一馬平川!八一快樂!
10) 困難就像彈簧,你要軟它就強,鼓足全身力量,內心充滿頑強,困難見你不懈抵抗,它退縮而慌張,一鼓作氣將它詆毀,你的眼前馬上充滿光亮!
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篇4
【成語】一鼓作氣
【拼音】yī gǔ zuò qì
【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原指作戰時擂第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比喻在勁頭正盛時,一下子完成。
一鼓作氣的歷史典故篇5
【成語】一鼓作氣
【注音】yī gǔ zuò qì
【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原指作戰時擂第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比喻在勁頭正盛時,一下子完成。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一往直前。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一氣呵成、趁熱打鐵。
【反義詞】一敗如水、一敗涂地、偃旗息鼓。
【同韻詞】功均天地、難以為繼、泫然流涕、四海之內皆兄弟、山情水意、一言中的、無用武之地、機會主義、哭天喊地、潛形譎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