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名人故事
在我們學習工作之余,找一些關于名人簡短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還是很不錯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勵人心的作用。每一個有關名人的勵志故事都闡述著一些人生道理!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級名人故事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名人故事(篇1)
李苦禪是我國現代的國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他的愛子李燕從小受他的藝術熏陶,也愛上了繪畫。
到了中學,李燕在學校已經有了些名氣,老師和同學們都夸他是“小畫家”。李燕聽多了好話,尾巴就翹起來了。李苦禪發現后,把李燕叫到身邊說:“我們今天每人畫一幅畫,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賣,看誰的價格能賣得更高!”
李燕不知道父親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連連擺手說:“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論?”
李苦禪說:“我雖然被人稱為畫家,但事實上我與世界上真正偉大的畫家比起來,還需要不斷努力,既然你連我都不敢比,又憑什么在學校里傲慢呢?”
李燕羞紅了臉,頭也低了下去。李苦禪接著說:“要想成為了不起的藝術家,就一定要謙虛,一定要吃苦!”
后來,李苦禪每次出去畫畫,都帶上李燕,捎上幾個涼饅頭,吃飯的時候向老農要一根大蔥,就算是一頓飯了。李燕在這種艱苦的訓練中,畫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_”時期,李苦禪被抄了家,許多珍貴的畫作都被查抄了。“文 革”結束后,有關部門派人到李苦禪家,讓他們去領回被查抄的畫作等物品。李燕發現,拿回來的畫作里有兩幅署著“李可染”的名字。李可染也是一位非常的畫家,以畫牛見長。李燕興奮地對父親說:“真沒有想到,我們還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禪當即正色道:“雖然你沒有去偷去搶,但這畢竟是人家的東西,你私藏不還,就是占取不義之財!”隨后,他命李燕把畫還給李可染。李燕盡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聽話。離家前,他對父親說:“我把畫送回去,李可染一定特別開心,我們可不可以叫他畫一幅牛相贈?”
李苦禪說:“贈不贈畫,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贈,當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給予回贈,萬萬不可主動要求人家贈畫!”李苦禪抬頭看看掛滿一屋的畫作,語重心長地說:“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畫格,人無品質而下筆無方!”
李苦禪的人格教育對李燕的影響極深,李燕也逐漸塑造起了“勤”和“誠”的人格魅力,最終成為一代名師。
三年級名人故事(篇2)
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么會有這么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
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里人急得四處尋找,終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呢?于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伙伴吃,為了讓小伙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伙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么等于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于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后,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照著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說,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工作。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后,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
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
應該說,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后,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里的膜板能夠隨著說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并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說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并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三年級名人故事(篇3)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
十二歲時被清政府選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求學。經小學、中學畢業,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一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回國后用非所學,被派去當兵輪駕駛員,曾參加中法馬尾海戰,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軍。光緒十二年,改任博學館洋文教習兼測繪海圖工作。
光緒十四年,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被英國工程研究會選為會員。此后歷任津榆、錦州和萍醴鐵路工程師、新易鐵路總工程師、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師、洛潼鐵路顧問總工程師等職。宣統元年,受賜工科進士,任留學學生主試官、郵傳部顧問官、學部咨議官,并派去宜昌任商辦四川鐵路總工程師。民國元年,任粵漢鐵路會辦,被公舉為"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民國三年,任粵漢川路督辦,孫中山大總統晉升其為上大夫少卿銜,委為交通部總長,獎給二等寶光嘉禾章。民國八年,受北洋軍閥政府派往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代表兼該會技術部的中國代表。
民國八年四月十五日,因病請假回武漢,于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五十九歲。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為我們國家有這樣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詹天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想:今天,我們要刻苦學習,將來才能像詹天佑一樣為祖國作出貢獻。
三年級名人故事(篇4)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田徑賽場上,女子100米短跑決賽即將開始,萬眾矚目,人們都在拭目以待,準備親眼見證“世界第一女飛人”的誕生。
起跑線上,一名黑人女運動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叫喬伊娜,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幾個月前的奧運會預選賽上,她一鳴驚人,以10秒49的成績打破了100米世界紀錄。除此之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喬伊娜一身奇特的裝扮:身著紅色運動服,鮮艷奪目,款式奇特,長發披肩,十指上還留著長長的指甲,色彩斑斕。
發令槍響,喬伊娜長發飄揚,奮力奔跑,像一團火紅的烈焰,第一個到達終點。在這屆奧運會上,她共收獲了女子100米、200米、4×100接力比賽三枚金牌,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女飛人”。而她那耀眼的裝扮,同樣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獲得了“花蝴蝶”的美稱。
喬伊娜永遠是賽場上的焦點,除了別人望塵莫及的速度,還有她那與眾不同的服飾。訓練之余,她的愛好就是服裝設計,尤其對色彩和樣式有著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就連專業服裝設計師也時常為之驚嘆。每次參加比賽,喬伊娜只穿自己設計的運動服,驚艷登場,技壓四座。以至于她每次出場的服裝造型,都成了比賽中的一大看點。
在喬伊娜的運動生涯中,先后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兩項至今無人超越。人們記住了這只美麗的“花蝴蝶”,但從來沒有人知道,她為何對服裝設計情有獨鐘?女人愛美,天性使然,實在不足為奇。
直到喬伊娜退役之后,忽然有人問她:“為何你每次比賽都喜歡穿奇裝異服?”這個問題看似有點弱智。喬伊娜嫣然一笑,終于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賽場上必須爭分奪秒,如果對手多關注我0.1秒,我就有可能0.1秒,這對我來說非常寶貴。”
在此之前,人們只知道,喬伊娜是天才運動員,卻很少有人清楚她的另一個身份——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學士。天才的想象,總是與眾不同。
三年級名人故事(篇5)
美國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在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舉成名。但誰能料到,一場大禍會從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里夫在弗吉尼亞一個馬術比賽中發生了意外事故。他騎的那匹東方純種馬在第三次試圖跳過欄桿時,突然收住馬蹄,里夫防備不及,從馬背上向前飛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雙手纏在了韁繩上,以致頭部著地,第一及第二頸椎全部折斷。
五天后,當里夫醒來時,他正躺在弗吉尼亞大學附屬醫院的病房里,醫生說里夫能活下來就算是萬幸了,他的顱骨和頸椎要動手術才能重新連接到一起,而醫生不能夠確保里夫能活著離開手術室。
那段日子里夫萬念俱灰,許多次他甚至想輕生。他用眼睛告訴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讓我走吧。”丹娜哭著對他說:“不管怎樣,我都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里夫變得越來越害怕。一次他3歲的兒子威爾對丹娜說:“媽媽,爸爸的膀子動不了呢。”“是的,”丹娜說,“爸爸的膀子動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動了呢。”威爾又說。“是的,是這樣的。”
威爾停了停,有些沮喪,忽然他顯得很幸福的樣子,說:“但是爸爸還能笑呢。”“爸爸還能笑呢。”威爾的這一句話,讓里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氣和希望。10天后的手術很成功。盡管里夫的腰部以下還是沒有知覺,但他畢竟克服了劇烈的疼痛而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充滿自信,每天堅持鍛煉,以好身體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后來,他不僅親自導演了一部影片,還出資建立了里夫基金,為醫療保險事業做出了貢獻。里夫堅信他會在50歲之前重新站立起來,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自傳里,他鄭重地記下了兒子的那句話:“但爸爸還能笑呢。”是的,不管災難有多嚴重,都要記得,我們還有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