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手抄報
成熟不是不流淚,而是含淚奔跑;成熟并非不恐懼,而是盡管恐懼,仍有所行動,平時有很多的勵志小故事,他們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和人生指導。很多時候,簡短的勵志小故事卻告訴我們不少的大道理。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小故事手抄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小故事手抄報(篇1)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后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后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
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名人小故事手抄報(篇2)
有一天,大仲馬的一位好友前來拜訪他,見他正獨自坐在書桌前,雙手撫摸著稿紙,低聲抽泣著。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發上等,可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還不見他的情緒有所好轉,就決定去勸勸自己的朋友。他拍了拍大仲馬的肩膀,關心地問:“親愛的,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傷心?”
大仲馬回頭一看,見是好友來了,便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原來,大仲馬正在創作《三個火槍手》,最后由于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其中的一個火槍手非死不可。可大仲馬非常喜歡這個人物,想試圖改變這個人物的命運,然而卻無法做到。他一想到自己喜歡的英雄任務將被自己的筆殺死,而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時,就不由得傷心至極,流下了眼淚。
他的朋友聽了他的訴說后,笑著對大仲馬說:“我的朋友,你可知道我已來了多久了……”
這時大仲馬的一位仆人剛好從門口經過,聽了這話也笑了,說道:“先生,您不過來了45分鐘,而主人卻已經哭了好幾個小時啦!”
小仲馬是大仲馬的兒子,大仲馬是當時很著名的作家,在文學領域聲望很高。小仲馬也喜歡文學,但他頻頻投稿都沒有被采納、都沒有成功過,大仲馬得知這一情況,就建議小仲馬每次投稿的時候都注明“我是大仲馬的兒子”,但小仲馬拒絕了,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后來,他終于創作出了世界聞名的《茶花女》。
名人小故事手抄報(篇3)
《中央車站》是一部巴西經典電影,曾經獲得過四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大獎。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婦人多拉陪同一個孩子喬舒亞,去遠方尋找他爸爸的故事。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電影之外的故事。
年輕的電影導演沃爾特需要從全國各地的小孩中選擇一位男主角。這天,他因事來到城市的一個車站,一個小男孩要為他擦皮鞋。他當時拒絕了這個孩子,于是,這個孩子問他能不能借給自己一些錢,好讓他買個面包,等他擦鞋掙了錢,他一定會還給他。
這時,他才發現眼前的這個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電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給了孩子買面包的錢,并且告訴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飯吃,還可以掙錢。
第二天,當他來到工作室的時候,卻驚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來了,而且還帶來了幾乎車站所有擦鞋的孩子。導演在這些孩子中間發現,有幾個比昨天要給他擦鞋的孩子更機靈,似乎也更適合當這個電影的男主角。但是最后他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來試試,因為他覺得他是個善良的人,而電影中的孩子,正是一個善良的人。
后來的故事就簡單了,這部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個在車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成為巴西家喻戶曉的明星文尼西斯。說句題外話,在巴西,最幸運的擦鞋匠并不是文尼西斯,而是另一個叫盧拉的孩子,后來成了巴西的總統。
國外的兩則小故事。一則是說一場暴風雨過后,成千上萬條魚被卷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厭其煩地撿著。
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小男孩一邊撿著一邊說道:“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還有一則故事是發生在巴西叢林里,一位獵人在射殺一只豹子時,竟看到這只豹子拖著流出腸子的身軀,爬了半個小時,來到兩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來。看到這一幕,這位獵人流著悔恨的眼淚折斷了獵槍。如果說前一個故事講的是母親對孩子善良的圣潔,那后一個故事中獵人的良心發現也不失為一種“善莫大焉”。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名人小故事手抄報(篇4)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制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后人只有借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名人小故事手抄報(篇5)
牛頓搬進一幢新樓以后,開始研究光線在薄面上是怎樣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讀書、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問題,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樣,呆住了,然后開始實驗或工作,所以他時常穿錯了襪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陽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陽光照到上面,它為什么會變得五顏六色呢?”牛頓的腦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著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兩只眼睛直盯著飄來飄去的肥皂泡,一個泡破了,接著又吹一個,從太陽一出來他就吹,一吹就是幾個小時。鄰居家的小孩子從樓窗上伸出頭來,沖他叫:“瘋老頭!你一只腳沒穿襪子!”鄰居家的老太太搖著頭:“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來人們知道了這瘋老頭就是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員,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學問,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了。
牛頓的這種軼事豈止三件,它說明牛頓酷愛科學,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正是因為牛頓有這種為科學獻身的奮斗精神,他才能總結出牛頓三定律,對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牛頓病逝以后,英國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鐫刻了墓志銘,最后一段是: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偉大的/一位人類之光 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來,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說: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頓,萬物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