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勵志故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聰明的,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勤奮去贏得屬于自己的榮譽。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榮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價;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成長勵志故事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篇1)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篇2)
單田芳很早就出名了。那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他年紀輕輕的,就住上了小洋樓,騎上了鳳凰牌自行車——這車可不亞于當今的小汽車,平日也總是趾高氣揚的。這很遭人嫉妒。“文 革”一來,他可就倒了大霉,他被打成了現行反 革 命,下放到農村被管制勞動。
一天,單田芳來到村前的小河邊,他向著河水對自己“吼了一嗓子”:“單田芳,你有今天,活該!”這一吼,似乎讓他吼上了癮。
1979年,單田芳被平反,時年44歲的他重新回到了闊別10年的三尺書臺。很快,單田芳坐進了鞍山市廣播電臺的錄音棚。接著,他從東北擁書入關,接二連三地推出了長篇評書《明英烈》《三國演義》《白眉大俠》《水滸傳》《三俠五義》等,可以說當時整個中國無不為他嬉笑怒罵的東北方言所折服。當時他還是單位的一位負責人。
他想自己可以吃上一碗安穩飯了。就在他又有些洋洋得意時,單田芳對自己又“吼了一嗓子”:“不可安于現狀,要砸爛自己的‘鐵飯碗’,去做一名文化個體戶!”
這年單田芳50歲,他辦了提前退休手續,開始挑旗單干。此時,單田芳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三俠劍》等評書作品后,于1993年,他的近代歷史評書《百年風云》又在各個電臺熱播。這種錢也沒有少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愛干啥就干啥的日子讓他感到無比愜意。
正在他心滿意得之際,單田芳又對自己“吼了一嗓子”:“你不要總想著待在鞍山老家自在,要移師北京,去干一番更大的事業!”
在一次活動中,正好有供職于《北京青年報》的肖建陸對他說:“單老,您老的書迷數以億計,不如我們合作成立一家文化藝術傳播公司,包裝您的評書作品,絕對市場廣闊!”肖建陸的話正合單田芳的心意。1995年夏天,北京市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營業。
老天爺大約總喜歡考驗人,他們公司的第一單生意就做砸了。公司投資錄制的單田芳的評書盒帶鮮有人問津。投入了一定資金的北京廣播學院視聽中心覺得公司前景堪憂,于是立即撤股。
單田芳對也入了股份的肖建陸說:“公司就剩我倆了,還有啥突圍的好辦法嗎?”肖建陸似乎早就考慮好了:“單老,可以將您的傳統評書改編成電視劇。”
這可是一種很有前途然而風險也更大的嘗試。單田芳負責劇本,肖建陸張羅資金。劇本好辦,單田芳的腦子里有的是東西,可資金難求,因為這種投資不是一個小數目。終于有一位是單田芳的“粉絲”的房地產公司的老板愿意投資300萬元。
他們常常日以繼夜地連軸轉,通過一年多的苦干,先后拍攝出了《風塵豪客》《山河淚》兩部電視連續劇。初涉影視圈的他們終究只是門外漢,因“行業壁壘”,片子的銷售一時竟成了“老大難”,公司入不敷出。
可單田芳并沒有退縮之意。通過苦苦摸索,兩三年后,他們的公司終于有了轉機。5年后,他們找到了既適合自身也適應市場的經營模式。從開始,公司每年上繳利稅多達100多萬元。
如今,年逾70的單田芳儼然成了一位財大氣粗的闊老板。可他并不滿足,他說,在前進的道路上,總不要忘記對自己“吼一嗓子”,要回歸自己的評書事業,要在評書上為中國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對自己“吼一嗓子”,是對自己的一種解剖,是對“昨日之非”的一種堅定的告別,展示出的是勇于進取、敢于開拓的精神與風范。
一個總能對自己“吼一嗓子”的人,那種清脆而又激越的吼聲會讓他青春永駐、前途寬廣。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篇3)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仆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巴爾扎克是舉世公認的觀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現實生活里,他卻不太精明。在年輕時,他曾經商失敗,欠下了六萬法郎的債務。等他成名后,盡管收入不菲,但由于奢侈浪費,最后弄得入不敷出。在這段日子里,還發生一樁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爾扎克醒來,發覺有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問道:“你笑什么?”
巴爾扎克說:“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連一毛錢也找不到,你在黑夜里還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討沒趣,轉身就要走。巴爾扎克笑著說:“請你順手把門關好。”
小偷說:“你家徒四壁,關門干什么啊?”
巴爾扎克幽默地說:“它不是用來防盜,而是用來擋風的。”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可惜他只活了五十歲,留下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成為全人類巨大的損失。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巴爾扎克的例子又一次生動的說明了生活是一種心態。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篇4)
男孩出生在紐約皇后區,六七歲時就有個夢想——到NBA打球。雖然這個理想似乎有些遙不可及,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點點成長著,一天天壯大著。小時候,男孩曾夢想過牽著父親的手,跨過青草地去球場嬉戲,做各種動作:騰空,跳躍,疾馳,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親,會歡快地鼓掌,為他加油。
可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夢境里出現——他父親是個癮君子,幾乎沒有照顧過他。男孩走不進父親的世界,父親的思想與他完全隔絕,他和父親就像兩條平行延展的生命,沒有交集。缺少了父愛,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憑自己的意識行動,不管對與錯。當然,這也使男孩變得堅強,把他的意志磨煉得愈加堅韌。在沒有父親攙扶的情況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長著,努力做好自己。
在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里,男孩過著簡樸的生活,他體諒母親的辛勞,漸漸成熟起來。可在男孩12歲生日的燭光還沒來得及點燃時,母親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留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墻角哭泣,獨自去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的家庭支柱轟然倒塌,但父親依然沒有出現,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后來,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這位76歲的老人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無法正常料理,哪里談得上照顧他?男孩知道,這里是避難所,是暫時的港灣。在這個老少重組的家庭,男孩奇跡般地頑強生活著,他開始接觸社會,關注人生的理想,與命運抗爭。他明白,要想徹底改變現狀,必須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兒時的夢想,瘋狂地在球場打球,不分晝夜。只有在球場,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樂,才能迸發出與生俱來的力量。沒有父母管教,沒有約束,男孩把球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如行云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拼路上,上帝終于眷顧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云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灘的沙子,迅速被湮沒了。別人有經驗,有成績,而他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他沒有氣餒,努力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打球,練球,配合,提升。
可還沒等時間來證明一切,噩耗傳來——外婆與世長辭,他傷心欲絕,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潰的邊緣。也許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后,在他還沒從當父親的喜悅中醒來時,他六個月大的兒子就離他而去,喪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來。還有什么比精神重創更可怕的呢?可悲痛遠沒有結束,兒子的葬禮沒過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槍襲擊,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后沒幾個月,他又遭遇車禍。在緊接著的那個賽季里,隊友們如火如荼地拼搶著,而傷痛卻讓他成了看客。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他沒有放棄,總是勇敢地去面對,在挫折中升華著自己的人生。他說:“我經歷過很多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沒法挺過這些困難,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會把這些事情當成他們放棄生活、停止戰斗的借口。但是,這么多的困難,并沒有將我擊倒,因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雖然沒有成為NBA的球員,但是他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了每一個人。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從容走出陰影的豁達。雖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個賽季,但他至今都未獲得一項個人榮譽,不論是“全明星”,還是“第六人”。面對別人友善的批評或不懷好意的指責與抱怨,他總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樂的。”
他就是湖人隊全能前鋒拉馬爾?奧多姆。6月18日,經過長達9個月的鏖戰,奧多姆和隊友們奮力拼殺,在總決賽的“搶七大戰”中,湖人以83比79擊敗凱爾特人隊,從而以4比3的總比分奪得——賽季NBA總冠軍。
在湖人隊,奧多姆沒有科比那樣光芒四射,沒有加索爾那樣咄咄逼人,也沒有阿泰斯特那樣瘋狂至極,但他用獨特的個性抒寫著自己的傳奇。有人評價說:因為有了奧多姆,洛杉磯這座城市更加光怪陸離;因為有了奧多姆,湖人這支球隊有了更多娛樂元素。當被問及今后的打算,奧多姆自豪地背誦著他們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眾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里含著金湯勺,甚至即便已經戴上了總冠軍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盡全力。”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精選篇5)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里,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后,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愿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愿為阿肯色而戰斗。”克林頓禮貌地掛斷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后,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歷最年輕的州長,并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選擇了什么,而是你選擇放棄什么。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后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