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圍內(nèi)有高知名度的人。這里的范圍是相對的,小到鄰里、單位部門,大到國家、世界,在其相對的范圍為眾人熟知的都可稱之為名人。你知道那些名人們的童年故事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篇1】
童年的梁啟超聰明過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歡他。梁啟超五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jīng)》,“八歲學(xué)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2歲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鄉(xiāng)人稱為“神童”。當?shù)厝罕娏鱾鞑簧佟吧裢绷簡⒊墓适隆?/p>
“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險,望著梁啟超急叫:“快下來,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看見祖父急成那樣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級,還沖口念出兩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開心大笑,感到乖孫非比尋常。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梁啟超十歲那年,跟父親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鏡家。李家正廳對面有個杏花園,梁啟超第二天早晨起來便走到杏花園玩耍,但見朵朵帶露杏花爭妍斗艷,十分可愛,便摘了幾朵。突然聽到腳步聲由遠而近,原來是父親與李秀才來了。梁啟超急忙將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親看見了。父親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責(zé)怪兒子,便以對對聯(lián)的形式來處罰他。父親吟上聯(lián):“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啟超仰頭凝思,瞥見對面廳檐掛著的“擋煞”大鏡,即念出下聯(lián):“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鏡拍掌叫絕,于是道:“讓老夫也來考一考賢侄,‘推車出小陌’,怎樣?”梁啟超立刻對上:“策馬入長安。”“好,好!”李兆鏡連聲贊好。在歡悅的氣氛中,父親饒了梁啟超的過錯。
“飲茶龍上水,寫字狗耙田”
一天,梁啟超家里來了一位客人,當時正在廳里與父親談著什么。梁啟超從外面玩得滿頭大汗走進來,從茶幾上提起茶壺斟了一大碗涼開水正想喝,卻被客人叫住了。“啟超,你過來。”客人說,“我知道你認識很多字,我來考考你。”客人見茶幾上鋪著一張大紙,提筆便狂草了一個“龍”字:“你讀給我聽。 ”梁啟超看了一眼,搖搖頭。客人哈哈大笑。梁啟超沒理他,一口氣喝了擺在茶幾上的那碗涼開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飲茶龍上水。”梁啟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說:“寫字狗耙田。”梁啟超的譏諷讓父親尷尬,正要懲罰他,客人說:“令公子對答公整,才思敏捷,實在令人驚異。”
“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
梁啟超的故鄉(xiāng)新會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啟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啟超時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風(fēng)景。一天,梁啟超寫了一首詩給祖父看。詩是這樣的:“朝登凌云塔,引領(lǐng)望四極,暮登凌云塔,天地漸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時寒暑易。為何多變幻?此理無人識。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我欲問孔子,孔子難解釋。搔首獨徘徊,此時終難得。”這就是梁啟超11歲時寫的《登塔》詩。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篇2】
巴爾扎克小時候很愛好文學(xué), 父親卻硬要他學(xué)習(xí)法律。他就是不服從父親的旨意, 父子之間常為此事發(fā)生沖突。
一天, 父親再也按捺不住氣憤, 質(zhì)問巴爾扎克: “我讓你學(xué)習(xí)法律, 你為什么要學(xué)習(xí)文學(xué)?”
“爸爸, 您知道, 我對法律是毫無興趣的。”巴爾扎克非常親切地對父親說。
“毫無興趣! ”父親暴怒地快要跳起來, “你有興趣的是什么?是文學(xué)! 搞文學(xué)談何容易, 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學(xué)的料! ”
“那不一定! ”巴爾扎克搖搖頭, 非常自信地說, “一個人的成功, 往往取決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 從今天起, 給你兩年的期限, 搞不成, 就得學(xué)習(xí)法律, 你敢答應(yīng)嗎?”
“敢! ”巴爾扎克斬釘截鐵地回答。
從此, 巴爾扎克被父親關(guān)在房子里, 整天埋頭寫作。這期間, 他寫了一個歷史劇, 由於自己的閱歷有限, 對劇本的特點了解不夠, 沒有成功。但巴爾扎克并沒有喪失信心, 他堅信, 只要有決心、肯努力, 一定能在文學(xué)上取得成績。
一段時間的寫作實踐, 使巴爾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都很淺薄。於是, 他拼命閱讀世界文學(xué)名著, 廣泛地接觸社會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圖書館和書店, 總是來得最早, 離開最晚。有一次, 他在圖書館里翻閱資料, 邊看邊記, 忘記了時間的早晚。圖書館的人員下班了, 也忘記招呼巴爾扎克一聲。第二天早晨, 圖書館的人員來上班了, 發(fā)現(xiàn)巴爾扎克還在邊看邊記。為了讀書, 巴爾扎克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巴爾扎克在一部小說中需一打架斗毆的情節(jié), 就到街上去觀察。好容易遇到兩個青年人爭執(zhí), 他就故意從中煽風(fēng)點火, 想讓兩個人打起來。誰知兩人看穿了他的“詭計”, 合起來把他轟走了。
巴爾扎克寫起文章來就閉門謝客, 甚至家里人也不讓進他的書房。有一次他把屋門鎖了, 從窗戶跳進屋里, 再的把窗緊閉上。來訪的人見門上落了鎖就自動回去了。
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 巴爾扎克出版了小說《朱安黨》, 贏得了法國文學(xué)界的一致贊揚。以后他又陸續(xù)完成了《人間喜劇》等97 部小說, 確立了他在法國文學(xué)史和世界文學(xué)的地位。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篇3】
莎士比亞生於英國倫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鎮(zhèn)。他的父親是位羊毛商人, 生意很興隆。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做一個牧師, 一個商人, 或者是一個有學(xué)問的紳士。因此, 在莎士比亞六七歲的時候, 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學(xué)校, 學(xué)習(xí)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 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
莎士比亞13歲的時候, 父親破產(chǎn)了, 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他只得中途退學(xué), 幫助父母維持生意, 做些家務(wù)。困苦的生活并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冷。他那充滿幻想的頭腦, 對任何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使他賞心悅目; 老人們講述的動人故事, 叫他浮想聯(lián)翩; 對未來的生活, 他充滿了憧憬。
劇團的演出在莎士比亞記憶的屏幕上總是留下那么明晰的印象。還在他幼年時期, 倫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劇團曾經(jīng)到斯特拉福鎮(zhèn)演出過, 此后多年中, 每年都有幾個劇團來這里演出。這些演出在莎士比亞幼小的心靈上播下了愛好戲劇的種子。他驚奇地看到, 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演員, 憑借一個小小的舞臺, 竟能演出一幕幕變幻無窮的戲劇來: 一會兒再現(xiàn)古代世界, 一會兒描繪現(xiàn)實人生; 有時候讓人捧腹大笑, 有時候催人淚下。這多么神奇, 多么有趣! 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戲劇里了。他常常邀集幾個小伙伴, 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jié), 有聲有色地演起戲來。有時候, 他為了思考一個劇中的情節(jié), 獨自一個在田間小徑上踱來踱去, 琢磨某個角色的動作表情。他暗暗下了決心: 要終身從事戲劇事業(yè)。他知道, 當個戲劇家, 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因此, 他像一頭小牛闖進菜園一樣, 貪婪地讀著哲學(xué)、文學(xué)、歷史等方面的書籍, 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 多方面地吸取營養(yǎng)。幾年工夫, 他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博學(xué)的人了。
一天, 莎士比亞突發(fā)奇想, 能在戲院里謀個職業(yè)就好了。可這樣的機會不是太多。他就主動到戲院服務(wù): 他做馬夫, 專門等候在戲院門口伺候看戲的紳士。有乘車的貴客到了, 就趕緊迎上去拉住馬匹, 系好韁繩。日子長了, 他和看門人混熟了。看門人特許他從門縫里和小洞里窺看戲臺上的演出, 他邊看邊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候, 是他發(fā)憤讀書、苦練演戲本領(lǐng)的時候, 他屋里燭光常常徹夜不熄。
莎士比亞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 很快掌握了許多戲劇知識。有一位著名演員很欣賞莎士比亞的才能, 請他到劇團里演配角。莎士比亞喜出望外, 他知道在演出實踐中能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為了演好戲, 他經(jīng)常深入下層社會, 觀察那些流浪漢、江湖藝人和乞丐, 同自己周圍的各種人談心, 學(xué)習(xí)他們的語言談吐, 熟悉他們的生活習(xí)慣, 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 他很快就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演員。
當時, 英國的戲劇界活躍著一批被稱為“大學(xué)才子”的職業(yè)劇作家。他們受過高等教育, 在戲劇方面有些成就。他們壟斷劇壇, 不許他人插入, 莎士比亞在他們面前并不自卑和怯懦。他用一年多的時間寫出了劇本《亨利六世》三部, 引起戲劇界的普遍注意。1595年, 莎士比亞的里程碑式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了, 這確立了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xué)的地位。他一生共寫了37個劇本, 十四行詩154首, 還有兩部敘事長詩。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篇4】
美國工程師富爾敦,在一百多年前,他發(fā)明了輪船。雖然他制造的第一艘輪船用的是英國的機器,但世界上都認為發(fā)明輪船的人。
富爾敦小時候讀書不太用功。只愛畫畫,并且畫得挺好,而別的功課可差勁啦!
老師對富爾敦說:“你很聰明,圖畫得不錯。可是別的功課不好,會留級的。”
富爾敦根本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除了畫畫就是玩。玩耍的時候,倒是很會動腦筋,碰到問題,還喜歡琢磨。
一天早晨,富爾敦劃著小船去釣魚,船劃到半路上,遇上了大風(fēng),劃起來可費勁啦!他想怎么樣能使劃船不費勁呢?船為什么頂風(fēng)就劃不動?有沒有頂著風(fēng)也能行船的辦法?
第二天,富爾敦又到河邊去玩,他坐在一只空船上,又琢磨起昨天想到的那些問題。他身子坐在船舷上,兩只腳不停地在水里攪動。腦子里想呀想……不知不覺,小船兒已經(jīng)蕩到河中心了。多奇怪啊!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兩只腳在水里不斷地攪動,就能把船劃動了。
“能不能用機械來代替兩只腳的攪動呢?”富爾敦想這是可能的。譬如,在船上裝一個風(fēng)車似的槳葉。使槳葉在輪子上不斷轉(zhuǎn)動,這不是像雙腳搗水一樣,能使船身前進嗎?
想是這么想,但是真要造出一個能推動大船的帶槳葉的輪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富爾敦會畫畫,能畫出一個帶槳葉的輪子來,但光靠畫圖不行呀!還要計算,還要懂得很多很多的科學(xué)知識。這時富爾敦才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老師的話,把各門功課都學(xué)好。從此,他讀書非常用功,不僅補上了以前落下的功課,還刻苦專研地學(xué)習(xí)造船的科學(xué)知識。在1807年,富爾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輪船,成了世人都知道的科學(xué)家。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篇5】
司馬遷(約前145~前87),陜西韓城人。他是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他寫的《史記》,計130篇,約50萬字,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元年約三千年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杰出的歷史人物,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總結(jié),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學(xué)著作。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岳起伏,河流奔騰,風(fēng)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yǎng)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幫助家里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nóng)牧知識,養(yǎng)成了勤勞艱苦的習(xí)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由于他格外的勤奮和絕頂?shù)穆敺f,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后來,他又拜大學(xué)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xué)習(xí)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fù)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歷史學(xué)家。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說:“孩子,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qū)W習(xí)。我也公務(wù)纏身,抽不出空來教你。現(xiàn)在趁飯還不熟,我教你讀書吧。”司馬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了望父親,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可是,司馬遷是怎么會背誦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后邊偷偷地跟著。羊群翻過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后,他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索繞回蕩。看著這一切,父親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和風(fēng)土人情,為他日后編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在全國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了解到統(tǒng)治集團的許多內(nèi)幕。他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了各種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寫《史記》的時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判處了重刑。
司馬遷出獄后繼續(xù)寫作,經(jīng)過前后10年艱苦的努力,終于寫成了《史記》。這部巨著,對后世史學(xué)與文學(xué)都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