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
遇到挫折就放棄就是徹底失敗,這樣永遠不會成功,生活就是需要不斷的激勵來讓自己前行。要獲取真正的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艱辛。失意時多看看別人的故事,或許你會有所啟發。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篇1)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么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
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于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于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篇2)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篇3)
北宋大學士蘇軾,少時在父親蘇洵的教導下,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常常受到父親的詩朋詞友的稱贊。因此有些飄飄然。
一日,年少氣盛的蘇軾,驕傲地寫了副對聯貼于自己的書房門口。
聯云: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老父親一日得閑,來到大兒子的書房檢查他的學業,抬頭看見對聯,連連搖頭暗嘆。兒子如此不謙虛,他很生氣。于是,找來幾本文辭深奧的古書喊道:“軾兒,你細細讀之吧!”說罷嘆息而去。
蘇軾看了一本又一本,書上的字、詞、句他有很多不認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慚愧。于是,他趕緊提筆將門上聯語各加了兩個字。
從此以后,蘇軾虛心學習,日夜攻讀,終于以他的勤奮努力,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造詣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聯的頭上各加了那兩個字。
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篇4)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里最好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夸他是個好學生。
他是一位科學家。它六歲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著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象只小鳥兒,又蹦又跳唱著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著呢。他不敢去敲門,只好站在門口等著,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興,笑瞇瞇地說:“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里。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站在臺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著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顆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里,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后,兩個人一起游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著嘴,沖著高士其說:“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說:“咱倆是好朋友呀,怎么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說:“那你剛才上課的時候,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才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著玩著。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來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里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只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里,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說;“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說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
經典名人讀書小故事(篇5)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后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面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只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面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