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聰明的,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勤奮去贏得屬于自己的榮譽。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榮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價;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1)
郭子儀是歷有名的唐朝大將,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765年,曾為唐朝節度使的仆固懷恩唆使回紇和吐蕃兩族的首領對唐朝發動叛變。十幾萬大軍氣勢洶洶大舉向唐都長安進攻,一直打到長安北邊的涇陽。長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亂。
這時,郭子儀正在涇陽鎮守,但他只有兩萬多軍隊,與敵軍人數差距太大了。郭子儀下令堅守陣地,不準同敵軍交鋒。
營帳內,郭子儀與將領們商討破敵的辦法,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打探情況的偵察兵報告了一個好消息,說仆固懷恩暴病身亡。吐蕃、回紇已經分開扎寨,鬧得很不團結。郭子儀聽后,心頭一喜,機會來了,回紇與吐蕃內部矛盾極深,他決定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
郭子儀派手下的大將李光瓚去見回紇王,說郭子儀愿意和回紇王一道攻打吐蕃。回紇王聽說郭子儀還活著,半信半疑:“先前仆固懷恩說郭公已被奸人害死了,你不是騙我吧?如果他還活著,你能讓我見見他嗎?”
李光瓚把情況向郭子儀匯報了。郭子儀聽后,對眾將領說:“眼下敵我力量懸殊,難以用武力取勝。從前我和回紇有很深的交情,不如我去說服他們退兵。”
將士們擔心他的安危,主張選500名精銳騎兵隨身保護他。郭子儀堅決拒絕,“這樣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郭子儀就要動身,兒子郭晞攔住父親的馬勸道:“他們是虎狼,父親是三軍元帥,怎么可以把自己送入虎口呢?”
郭子儀說:“目前要是開戰,不光咱們父子性命難保,而且整個國家也難免遭殃。與其坐著等死,不如去同回紇談判。萬一不成功,我也算捐軀報國了。”
郭晞不聽,拉住馬韁不放,郭子儀揚起馬鞭,在兒子手上猛擊一鞭,喝道:“走開。”躍馬出了軍營,直奔回紇軍營。
看到郭子儀,回紇人大驚,回紇王出來了,彎弓搭箭站立在軍營前。郭子儀來到回紇軍營門前,不慌不忙翻身下馬,摘下頭盔,脫去鐵甲,放下刀槍,向回紇營中走去。回紇王也連忙放下弓箭走出來迎接。
郭子儀握著回紇王的手說:“你們替唐朝立過大功,唐朝也對你們不薄,為什么違背盟約,向唐朝進攻呢?”
回紇王原本也不愿意和唐朝作對,聽了郭子儀的一席話,答道:“我們是受了仆固懷恩的騙了,他說皇帝已死,郭令公你已被奸人所害,因此,我們才跟著他進犯長安。”
“仆固懷恩是個叛賊,遭人唾罵,像他這樣不知廉恥的人,能替你們做出什么好事呢?”郭子儀說。
回紇王有些膽怯了,說:“郭令公說得有道理,我們哪敢與唐軍作對呢?”
郭子儀見事已成,喜上心頭,但仍然不動聲色,勸回紇王道:“吐蕃王不講道義,趁唐朝有亂黨,便搶占土地,掠奪財物。如果你們肯和唐軍合作,一道打敗吐蕃,唐朝就把吐蕃搶去的東西全部送給你們,千萬不要錯過良機啊!”
回紇王既感激又羞愧:“令公的話開導了我,我愿幫助唐軍,立功贖罪。”
回紇王設下酒宴款待郭子儀,酒席上,兩人舉杯盟誓,一定精誠合作。
吐蕃王得到這個消息,連夜帶著隊伍逃跑。郭子儀派精兵同回紇兵一道追擊,大敗吐蕃軍。
不久,回紇也撤兵西去。
就這樣,郭子儀用他的智慧與膽略瓦解了回紇與吐蕃的聯盟,長安之危也就順利解除了。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2)
比爾。蓋茨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論什么時候,他都在搖籃里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木馬。后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游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一臺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一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游戲,也能編一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件,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一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一本《電子學》的雜志,指著一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說,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一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芯片。兩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擺弄出一臺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信息,他們就想成立一家命名為“交通數據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一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編程的工作。兩個伙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
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一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干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辟了pc軟件業的新路,奠定了軟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系的。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3)
鴉片戰爭那會兒,英國商人把鴉片賣到中國,不僅賺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銀,還使很多中國人染上毒癮。
因為吸鴉片煙,中國人體質日漸衰弱,被洋人稱為“東亞病夫”。
當時有個大臣名叫林則徐,他主張禁止鴉片買賣,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見,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他到廣州去禁煙。
剛到廣州,英國的大使便發來請柬,請林則徐到醉仙樓吃飯。
醉仙樓是廣州當時最有名的酒樓,既有做中餐的名廚,又有煮西餐的大師。
話說林則徐剛剛坐下,英國大使就說:“林大人,難得你遠道而來,我們一定要好好招待——我們英國有一道甜點,味道甜美可口,象征甜蜜快樂的生活——請大人品嘗。”
大使一揮手,英國廚師端上來一盤冰淇淋,他在英國大使面前放一套刀叉,在林則徐面前放一雙竹筷子。
林則徐從沒吃過冰淇淋,見它在冒煙,以為這東西肯定很燙,于是他把嘴巴湊近冰淇淋,使勁吹使勁吹,等冰淇淋不冒煙,就融化了。他用竹筷子挑了一點放進嘴里嘗,發現它跟冰雪一樣涼。
在場的洋人齊聲大笑,嘲笑他說:“林大人,你不免太謹慎了。”
吃過冰淇淋,林則徐說:“我們中國人重視禮儀,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要請你們吃一道甜點。”
林則徐把中餐廚師叫過來,吩咐他做一道福建甜點“芋泥”。
過了一會兒,中餐名廚端上來一盤“芋泥”,那“芋泥”看上去跟雪糕倒有幾分相似,聞起來香噴噴的,只是不冒煙。
英國人一見芋泥,食欲大開,馬上大口吃起來,沒想到,那“芋泥”外冷內熱,里面原來是滾燙的,洋大使被芋泥燙傷了舌頭,呲牙裂嘴,忙不迭把芋泥吐了出來。
林則徐微笑說:“大使大人,你不免太心急了。”
吃過甜點,便要上正菜,林則徐讓廚師做了一盆發菜,他向洋人介紹說:“這道菜是有名的海味,它的名字叫發菜,諧音‘發財’,意頭很好,是廣東人愛吃的名菜。”
發菜細細的,軟軟的,用筷子夾十分方便。
林則徐一夾一小把,吃起來津津有味。
洋人用刀子和叉子,無論怎么切、怎么叉,都不能把發菜弄到碗里,洋人手忙腳亂,忙得滿頭大汗,連一丁點發菜也吃不著。
“一道好菜講究色、香、味三美,這發菜黑不溜秋,賣相不佳,即使味道鮮美,也說不上名菜。”英國大使說著,把洋廚師叫上來,吩咐他做一道大青魚頭。
不一會兒,大青魚頭燒好了,每人面前都擺上來一份,每一份都是一個圓骨碌的大魚頭,洋人用刀子切開魚頭,用叉子一塊接一塊吃,吃得得意洋洋。他們一邊吃,一邊想看林則徐出丑。
圓骨碌的大魚頭,用兩根竹筷子,怎么吃呢?
林則徐拿起竹筷子,想了想,先挑魚眼睛吃了,然后拿筷子從魚眼眶戳進去,就這樣他夾起了整個魚頭,夾得比洋人用刀叉還要穩當。
林則徐用竹筷子夾著青魚頭,慢慢地吃,穩穩當當地吃,他吃得很有風度。洋人訕訕地笑了。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4)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里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后,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的果子,可是以后我發現,果林里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5)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生產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閑。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為了鍛煉身體和磨練意志,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磚搬進屋子里。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家里人覺得奇怪,就問陶侃為什么要這樣做。陶侃回答:“我將來是要報效國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過于舒適,將來怎么能擔當重任,為國家效力呢?”過了幾年,陶侃終于被調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盡管公務繁忙,可是在廣州養成的搬磚習慣一直沒有放棄,以此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常對人說:“大禹是圣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于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夠天天玩樂?活著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
【故事啟迪】陶侃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時間,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為。年輕人不應該放棄理想,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這些就是生活的動力。但是,愿望的實現不是想想就能實現的,需要為之付出、為之奮斗才能實現。因此,青少年都應該珍惜時間,朝著自己的愿望努力,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它、擁有它。
經典手抄報名人故事(篇6)
一日,幾位友人光臨寒舍。小酌之后,大家圍爐而談。聊著聊著,一位朋友突然問起,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頓時,在座的各抒己見,可誰也說不清真正的朋友該是什么樣的。
過了一會兒,一位朋友講了一件文壇往事:
1962年,作家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當時他的長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臟病,他放心不下,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遺憾的是,由于治療效果不佳,濱濱的病情不見好轉,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萬般無奈的劉白羽只得讓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兒子回家。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定,煩躁不安。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兩人進門后,誰都沒有說一句話,默默地坐在沙發上。其實他們非常了解濱濱的病情,都在為他擔憂,生怕路上發生意外。病房里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輕輕地撫摸。蕭珊則一邊留意劉白羽的神情,一邊望著桌子上的電話。突然,電話鈴響了,蕭珊忙搶在劉白羽之前拿起話筒。當電話中傳來汪琦母子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后,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來,巴金估計那天北京會來電話,怕有噩耗傳來,劉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攜夫人蕭珊專門前來陪伴他。當兩人起身告辭時,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醫院門口,他緊緊地握著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巴金卻擺了擺手,淡淡地說,沒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聽完這個故事,小屋里安靜了許多。大家心里明白,在巴金夫婦心細如發、體貼入微的行為面前,所有關于朋友的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在最沮喪、最無助、最困頓、最黑暗的時候,那個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