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償失成語典故
得不償失經常會在一個人做了后悔的事情之后使用,說謊雖然能暫時逃避問題,日后卻要用十個謊來自圓其說,最是得不償失的行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得不償失成語典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得不償失成語典故精選篇1
[釋義]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語出] 《后漢書·西羌傳論》:“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正音] 得;不能讀作“děi”;償;不能讀作“shǎnɡ”。
[近義] 因小失大 貪小失大
[反義] 乞漿得酒 利市之倍
[用法] 多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得不償失成語典故精選篇2
失之東隅 [ shī zhī dōng yú ]
東隅:日出的地方。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
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明珠彈雀 [ míng zhū tán què ]
用光澤晶瑩的珍珠去彈鳥雀。比喻得不償失。漢揚雄《太玄·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 宋邵伯溫《河南邵氏聞見錄》卷六:“將明珠而彈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彈(tán)。
隋珠彈雀 [ suí zhū tán què ]
隋珠:古代傳說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得不償失。
進寸退尺 [ jìn cùn tuì chǐ ]
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得到的少,失掉的多。
以珠彈雀 [ yǐ zhū tán què ]
用珍珠彈麻雀。比喻輕重顛倒,得不償失。
隨珠彈雀 [ suí zhū tán què ]
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得不償失成語典故精選篇3
償: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陸遜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及公孫淵背盟,權欲往征。
得不償失成語典故精選篇4
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咨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圣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今江東見眾,自足圖事,但當畜力而后動耳。昔桓王創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陛下承運,拓定江表。臣聞治亂討逆,須兵為威,農桑衣食,民這本業,而干戈未戢,民有饑寒。臣愚以為宜育養士民,寬其祖賦,眾克在和,義以勸勇,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矣。"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及公孫淵背盟,權欲往征。遜上疏曰:"淵憑險恃固,拘留大使,名馬不獻,實可仇忿。蠻夷猾夏,未染王化,鳥竄荒裔,拒逆王師,至令陛下愛赫斯怒,欲勞萬乘泛輕越海,不慮其危而涉不測。方今天下云擾,群雄虎爭,英豪踴躍,張聲大視。陛下以神武之姿,涎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杰。皆摧其鋒。圣化所綏,萬里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窺闟,戚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借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權用納焉。
得不償失成語典故精選篇5
1、學習要循序漸近,急于求成,只能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2、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們將得不償失。
3、冒著大雨去買早餐,弄臟了琪哥送我的小兔兔大棉鞋。得不償失啊。
4、我們不能以半信半疑的態度去做某件事情,否則將得不償失。
5、然而,失英國而得克羅地亞,等同于得不償失。
6、主要是確保交通安全。否則一旦出事,得不償失。
7、我們不加思索沖動妄為脫口而出,往往得不償失后悔不迭。
8、取得好的成績是值得興奮的事,如果因此而驕傲,那就得不償失了。
9、若是為了上網而熬夜,那才是得不償失,無疑在出賣自己的健康!
10、一些資深的政治家承認英國的移民政策是得不償失的)。
11、這種愚蠢的作法,無異于斷手續玉,得不償失。
12、對于很多人來說,帶薪假的好處都因為擁堵和價格欺詐而變得得不償失。
13、但最近在一所醫院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這種水龍頭省水可能得不償失。
14、當著眾人的面責罵小孩,會使他害羞得無地自容,而傷害了自尊心,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