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
名人之所以能成為名人,那是因為名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成功。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1)
9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去參加APEC會議途中,順便視察了一個動物保護站,并親自駕駛滑翔機扮“領頭鶴”為瀕危動物西伯利亞白鶴引航。他的這一舉動立刻在俄網絡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之一、電視節目主持人索布恰克將普京的這一行動影射為大選造勢,稱有63%的白鶴跟隨著普京飛行,另外有一些堅決飛往南方,還有小部分白鶴仍留在廣場和巢中不愿跟隨。最后,索布恰克直言不諱地嘲諷說:“俄羅斯人就像白鶴,有追隨普京的,也有反對的。”
對此,普京9日在APEC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后的記者會上巧言回應稱:“當時的確并非所有白鶴都馬上跟著起飛,但沒有起飛的都是身體虛弱者,過錯主要在于我第一次飛行時速度太快,以致白鶴們跟不上,但經過幾次嘗試,白鶴們大都跟著飛了起來。有的小鳥更喜歡在不同的地方分別筑巢,雖然它們不是這個巢群里的成員,但仍是我們這一群體的成員。因此,我們也應當去關心它們。”
普京接著說:“坦誠地說,如果所有的白鶴一開始都跟不上,這個領航人、這個飛行員應該被指責,因為他行動太快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如惡劣天氣、強烈氣流下,飛行員不得不快速飛行,否則體系會被顛覆!”
面對政敵公開的影射和嘲諷,普京沒有惱羞成怒、失了方寸,而是從容淡定地巧言暗喻反對派為“虛弱的、趕不上自己腳步的小鳥”,還大度地表示“要關心它們”。普京通過巧言回擊政敵嘲諷,不僅把“能言善辯”與“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恰到好處地展露出來,更為他贏得了俄羅斯廣大民眾的大力贊賞。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2)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3)
海倫凱勒,她是個重度障礙者,雖然她聽不見,看不見,也不能說話,但是她有一顆真誠和努力學習的心,克服了重重的困難。
其實海倫凱勒本來是跟正常人一樣,她看得見也聽得到,小時候和大家一樣生龍活虎,會想模仿別人做事,愛笑愛哭愛生氣,會故意跌倒在地上,要媽媽把她抱起來,但是在她得了一場大病后,讓她的生活變成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是一個完全由觸覺構成的世界,而她的爸爸媽媽對她絕不放棄,費盡心思尋找啟蒙老師,只為了讓海倫凱勒從黑暗走向光明,由孤獨進入友誼。
蘇利文小姐是開啟海倫凱勒心靈的導師,老師用她的手代替了聽覺和視覺,在她手心拼字,讓她一字一句的感覺,并用手去探索和學習觸摸到的一切東西有它的名稱和用途,用凸出的印刷字體學習閱讀,使她學會了把單字排列成短句,而又把她的手放在臉上輕輕摸過,讓她感覺發音時舌頭和嘴唇的位置,使她學會說話。
海倫凱勒雖然生活在黑暗及無聲的世界,但是她卻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努力向上的學習,她曾說過”聾與瞎都沒有關系,把它們放逐到生命的外圍去。”她勇敢面對自己身體帶來的傷痛,一點一滴的累積知識,并且獲得了比一般人更高的成就,所以我們要滿足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遇到困難和挫折都要勇敢面對,不要逃避,要想辦法克服,并在自己的能力下,多幫助別人。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4)
名嘴崔永元從央視辭職后,任教于母校中國傳媒大學。為了上好第一堂課,他提前三個多月就開始備課,泡圖書館,查閱資料,制作教案,可謂精益求精。開課前一天,他想在網上再淘點資料以完善教案,沒想到,輸入關鍵詞后,他當時就崩潰了,因為他發現網上各種觀點比他想要告訴給學生的還要全面。
重新備課已來不及,崔永元只得硬著頭皮走進課堂。大概講了十來分鐘,就有學生站起來提問,那是個在學術界都沒有定論的問題。怎么辦?是裝腔作勢地談出一二三點,還是應付一句“這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次課談及”?顯然,這都不是好辦法,崔永元知道,如今那個“只有你知道,學生不知道”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蒙混是過不了關的。相較于主持人,老師的要求高得多,主持人可以說這樣的話:“上個世紀有這樣一件事。”但大學老師則不能,他們必須說:“一九幾幾年,幾月幾日如何如何,某某報紙怎么報道。”也就是說,主持人能夠含糊其辭,而大學老師必須提供真實準確的資料。
不過,崔永元反應很快,也很冷靜,在那學生提問后,沒有再按教案講課,而是對全班學生說:“剛才,這位同學的問題很好。一件事在歷說法很多,哪個才是真 相呢?下面,大家可以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開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幾十分鐘很快過去,這堂課在大家意猶未盡中順利結束。
從備課到授課,崔永元的第一課其實更像一種歷險,他之所以能最終涉險過關,關鍵在于他沒有用“主持人”的名頭去唬學生,而是把自己擺在“新手”的位置上,對教學環節做過較為充分的準備,以至于面對難以解答的學生提問時,能夠選擇最為恰當的探究式教學法,最終成功完成教學任務。
這就給人們一個啟示:一個人,不管他(她)曾經有多么“牛”,在跨界之后,都應該先老老實實地做一只“羊”。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5)
飛翔是很多人的夢想,萊特兄弟是飛行的始祖,他們忠于夢想,努力奮斗,才成功發明了飛機。
萊特兄弟從小對機械很感興趣,但如果他們沒有合作無間的話,可能飛機的發明又會晚了幾十年,萊特兄弟一生奉獻于飛機的發明,雖然在努力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冷嘲熱諷,但他們努力不懈,終于發明了飛機,完成了夢想。
偉伯˙萊特出生于一八六七年,奧維伯則在一八七一年出世,偉伯十一歲時,爸爸買了一個簡單的飛行玩具,啟發了兩兄弟的靈感,飛行的夢想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 萌芽。他們同心協力發行了一份報紙──”迪頓周刊”,可是因為大報社的惡性競爭而改行做腳踏車。后來因為德國發明家李連的飛行實驗,讓他們重新對飛行感到 興趣。一九零零年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滑翔機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但他們鍥而不舍,在第二年制造了第二號滑翔機并修改了第一次的錯誤。一九零五年,萊特兄 弟的”動力飛機”成功飛行了三十九公里,創下佳績。四年后他們在迪頓成立”萊特兄弟飛機公司”,開始大量制造飛機。但不幸的事降臨了,偉伯染上了傷寒,雖 然他努力的和病魔纏斗、抗爭,終因天命難違,偉大的發明家就與世長辭了,享年四十五歲。而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奉獻一生所發明的飛機,竟然在世界大戰中成為 可怕的殺人工具,這件事讓奧維爾痛心不已。奧維爾纏綿病榻,一九九年四一月三十日安祥的離開了人間。
萊特兄弟努力不懈,再接再厲,正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最好的典范。雖然飛機的發明成了戰爭無情的殺手,但也讓交通更無遠弗屆,使距離縮短了許 多,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動更加快速、頻繁,這正昰他們人生偉大的地方。萊特兄弟克服了許多困難,從不向失敗低頭,他們對于發明的堅持和力求上進的態度,正是 “勇者的畫像”也是我們效法的最佳楷模。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6)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么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寫下你的夢想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國三藩市,英文名字叫布魯斯·李。因為父親是演員,他從小就有了跑龍套的機會,于是產生了想當一名演員的夢想。可由于身體虛弱,父親便讓他拜師習武來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后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講述(精選篇7)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里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里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后,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里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