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雷鋒,他的一生雖然只有短暫的22年,然而,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總是永不停息、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為人民做好事,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5篇),以供大家參考!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篇1】
雷鋒犧牲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后,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后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右太陽穴上,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于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于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故事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熟悉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篇2】
雷鋒在鞍鋼的日子
鞍鋼位于遼寧省鞍山市,全稱“鞍山鋼鐵公司”,是新中國最早建成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廠礦和城市同步建設,雖然行政隸屬不同,但是人們習慣的把二者混為一談,漸漸地,也就沒有人去區分其中的細節了。
雷鋒他們乘坐的火車緩緩地開進了鞍山車站,這就相當于開進了鞍鋼的大門。高大的廠房、高聳的煙囪和四通八達的運輸線路撲面而來,雷鋒不禁贊嘆:鞍鋼可真大呀!
下了火車,安置好行李之后,領導安排新來的工人參觀鋼廠。首先是煉鋼廠,走在鐵水奔流的火爐旁邊,與揮汗如雨的煉鋼工人近距離地接觸,雷鋒的心情非常激動。
他走到一位正在對鐵水檢測溫度和成色的領班師傅面前,謙虛地問:“請問學會煉鋼要多長時間?”領班師傅不答反而笑道:“怎么,小伙子,你打算到我們煉鋼車間來?”雷鋒回答說:“我爭取來,但是要看領導的'安排。”師傅哈哈大笑說:“好!我們歡迎你!”
接下來參觀的是鞍鋼化工總廠。只聽廠區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各種運料汽車、運煤火車,在其中穿行,運行中的發電機、推土機、傳送帶等等,以及不斷拉響的汽笛,形成一曲美妙動聽的交響樂。
穿過廠房,來到煤常正巧一列運煤的火車隆隆地開進來,一輛翻車機很快地開到其中一節車皮上,整車的煤嘩啦一聲就被卸得干干凈凈。隨后開過來幾輛推土機,如巨大的鐵鍬一般,就把卸下的煤推到吊車下,吊車然后把煤送到配煤車間……一系列的程序如行云流水,把大家都驚呆了,他們不僅感慨!現代化的工業就是了不起!工人階級就是了不起!
參觀完鋼廠的第二天,雷鋒和楊華等20多個年輕人被分到化工總廠洗煤車間。并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分到煉鋼車間。車間主任是于明謙。于明謙簡單地了解了大家的情況,同時也把車間的情況介紹給大家。然后,他讓新來的年輕人談談他們的想法和要求。
雷鋒直率地說:“我是來煉鋼的,當時在填表的時候就表明了志愿,為什么會分我到洗煤車間來?”
于明謙對雷鋒的這種莽撞并不生氣,相反很喜歡他的直率。他親昵地拍了拍雷鋒的肩膀,向雷鋒解釋了這樣分配的原因。原來,煉鋼的過程非常復雜,如果沒有洗煤車間,不能及時地把大量的煤煉成焦,煉鐵廠就沒有充足的燃料,那么煉鋼也就是空談了。
雷鋒想明白了于主任的話,聯想起昨天看到卸煤的精密的流水線,對已經安排的工作也就欣然接受了。
臨近歲末,生產任務十分緊張。這時推土機作業班因為缺少司機,嚴重影響了車間供煤。煤場白明利主任要求洗煤車間選送一名青工,條件是思想好、身體棒,懂技術。技術不熟練也沒關系,可以來了邊學邊干。于明謙主任接到電話后,當即就把雷鋒送了過去。
白明利雖然事先知道雷鋒的經歷,覺得他勉強還行。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篇3】
雷鋒小故事之“添磚”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藥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贊嘆:“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干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干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興,推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濕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么個解放軍戰士,干得這么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
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辮子跑出來,問雷鋒:
“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么名字?”
“你問這個干啥?”
“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
雷鋒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干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
廣播員感動地望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后,雷鋒拿起軍衣,準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里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
雷鋒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
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干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該回去了……”雷鋒拔腿就走。
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跡,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后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
雷鋒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
“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學習……”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篇4】
一件小事
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已經成家立業了。那年冬天,家里包餃子,發現醋沒有了。我上街買醋。誰知剛剛走出商店,只見一位婦女腳下一滑仰殼摔倒在地,頓時口吐白沫昏了過去。我和一位不相識的女青年攔了一輛三輪車,把她送到附近的醫院急診室,我繳了急診費。經檢查,此人除了腦震蕩外,還有心臟病。醫生說:多虧你們家人得及時!當時,我從那位婦女上衣兜里,查到了她的工作證,于是我給她的單位值班室打了電話。很快,那位婦女的家人和單位的領導趕到了醫院。我和那位女青年便悄悄離去。回到家里,媳婦問:“醋買回來了?”我這才發現,那瓶買好的醋真的不知去向何方了。我只锝把前因后果告訴家人。上小學的女兒聽說后,拍著手說:“這是學雷鋒、做好事呀!”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學雷鋒、做好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管是誰,遇到別人需要幫忙、救急的事情,都就應伸手相救。這不僅僅僅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而且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雷鋒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他的偉大在于平凡,他的平凡更顯得偉大。我也是一個共產黨員,雷鋒能做到的事,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也就應能做到。因此學習雷鋒精神,不僅僅僅是青少年和共青團的事,也就應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首先要做到的!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篇5】
紅領巾小銀行
雷鋒犧牲的第二年,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向雷鋒學習”的號召。當年我正上初二。我們班成立許多了“學雷鋒小組”,大家都用心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而我在的一個小組大家一塊兒商量,怎樣用實際行動學習雷鋒。之后有人提議:成立一個“紅領巾小銀行”,號召同學們把父母給的零花錢存起來,幫忙那些更需要的人。于是,“紅領巾小銀行”正式成立了,大家推選二位女同學當“行長”。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零花錢存在了“紅領巾銀行”里(其實,只是把大家的零散錢集中在一齊,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銀行)。一次,上思想品德課需要為全班同學每人買一本課堂補充讀物,由于來不及收錢(同學們都沒帶錢),小行長不辭辛苦,去儲蓄所取錢,并親自到新華書店把讀物買來,沒有耽誤大家的課堂學習。還有一次,一位同學得了急病去醫院急診室看病,需要急診費,“紅領巾小銀行”發揮了作用,小行長跑步去儲蓄所取錢,墊付了急診費。對此,那位同學的家長萬分感激!總之,這樣的小事,太多了。到初中畢業時。小行長把同學們兩年儲蓄的錢退還給大家,當然還有一點點“利息”呢。
幾十年過去了,也不知當年的“小行長”此刻何方?但從小培養勤儉節約、團結互助、關心群眾、助人為樂的精神,正是毛澤東時代從小給我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