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古代名人故事
歷史長河川流不息,從古代到現(xiàn)代名人成千上萬,他們的故事源遠流長,想必每個人都聽過一些名人事跡。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們背后的故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五個古代名人故事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個古代名人故事【篇1】
沒有伯樂,只能懷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間,士人劉幾多次在國子監(jiān)考試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詭譎險怪的文句迭出,學子們紛紛仿效,一時形成了怪異浮華的風氣。歐陽修很討厭這種文風,總想整肅一下。
這年,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規(guī)定凡是寫艱澀險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個考生在文章中這樣寫:“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意思是:天地初分時,萬物始生長,偉人方問世。歐陽修想:“這個人一定就是劉幾!”于是戲謔地在其后續(xù)寫道:“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違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還用大紅筆把文章從頭到尾橫涂一道,稱作“紅勒帛”,批上“大紕繆”三個字張榜公布。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人果然就是劉幾。考場文風因此發(fā)生了改變,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樸素的文章了。
過了幾年,歐陽修擔任廷試考官,發(fā)現(xiàn)劉幾又來參加考試。歐陽修說:“清除邪惡一定要徹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責這些個輕浮學子,以便鏟除文壇禍患。”他發(fā)現(xiàn)一個考生寫的《堯舜性仁賦》,其中一句:“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意思是:所以能得寧靜就可以養(yǎng)生,可以比五帝還高壽;如果易沖動而莽撞,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歐陽修便將這個考生定為第一名。等到張榜公布時,發(fā)現(xiàn)考生叫劉輝。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就是劉幾,為了徹底改變文風,他連名字也改了。歐陽修很感動。
歐陽修通過大力改革文風,發(fā)現(xiàn)了許多人才,經(jīng)過他的提拔,一個個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蘇軾和蘇轍。
五個古代名人故事【篇2】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shù)厝藗兊淖鹬亍?/p>
有一天,鎮(zhèn)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位老農(nóng)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lián)。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lián)寫完,這才連夜往鎮(zhèn)上趕。
再說鎮(zhèn)上那家,因為家產(chǎn)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qū)區(qū)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shù)睾檬碌木蛻Z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tài)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五個古代名人故事【篇3】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奏古琴,以抒發(fā)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至朱仙鎮(zhèn),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術的老窩。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計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圣上有旨,命你在城外安歇,沒有圣旨,不得進城。”
這天晚上,岳飛就住一座寺院里。想著勝利指日可待卻不得不放棄大好戰(zhàn)機,心中實在郁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著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里,岳飛見墻上掛有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起來。
秦檜殺害岳飛計劃的第一招是行刺。秦檜讓人從監(jiān)獄里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之后,不僅可赦死罪,還有嘉賞。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地出了城。秦檜的陰謀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干;待岳飛一死,再把他抓起來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一想到這,心里就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來到那寺廟院內,藏在一棵老槐樹后面。他聽見岳飛在屋里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立刻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后面,提著氣,踮著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弦上彈撥,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拼殺金兵;低沉時,像是感嘆壯志未酬,憂國憂民……
刺客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奸細,怎么能彈出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只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偷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呀!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之機,我一刀結果了他!”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里的刀落在地下。這時,只聽岳飛長嘆一聲:“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啊!”琴聲又陡然響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為什么這樣熟悉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父親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糊口。那年,金兵占了郾城。金兀術設宴慶功,把他父親抓去彈琴助興,他父親不彈不奏,怒目而立,還在金兀術面前把琴弦全撥斷了。金兀術氣急敗壞,命人把老人家打得遍體鱗傷,關在營中。岳飛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兵,救出了老藝人。老人家一高興,就譜寫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贊揚岳家軍抗金。一天,岳元帥親自來到家里,和老藝人一見如故。岳元帥請老藝人教他彈《送軍行》……
刺客想著想著就落淚了。他的心被琴聲卷走了,隨著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嘣”的一聲,琴弦斷了,岳飛默默站了起來,自言自語地說:“我岳飛抗金大志未酬,何以報答父老鄉(xiāng)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鋼刀“當啷”一聲掉在地上,頭“轟”的一下脹得斗大,一下子從屏風后面鉆出來,叫了聲:“岳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地流了下來,涕泣著說:“岳元帥,我對不起您。”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著前面跪倒的人,便問:“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細說了出來。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大罵秦檜賣國投敵。他把刺客拉起來,安慰了一番,贈送了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
秦檜想暗殺岳飛的陰謀就這樣在岳飛的一曲琴聲中破滅了。
五個古代名人故事【篇4】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zhàn)。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shù)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zhàn)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zhàn)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fā)現(xiàn)了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的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五個古代名人故事【篇5】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齊襄公被手下將士殺死,他的弟弟公孫無知被立為齊王。沒幾個月,公孫無知又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后,都覺得自己繼承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回國。
管仲是公子糾的軍師,他提醒公子糾說:“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搶先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于是,管仲先帶一隊快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趕往齊國。
管仲帶著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從莒國帶了一隊人馬,護送著公子小白而來。
管仲上前攔住去路,問道:“敢問公子要去哪里?”公子小白回答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撒謊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
鮑叔牙喝斥管仲:“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齊國,你干嘛還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命令部隊火速前進。
管仲見狀,搭弓取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沒傷到人,公子小白是裝死。這個公子小白,史稱齊桓公,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回到公子糾身邊,與曹沫一起護送公子糾繼續(xù)向齊國進發(fā)。到齊魯邊界時,齊國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說:“齊國新君公子小白已登基,請你們離開齊國。”
管仲一聽,才知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他殺了齊國使者,公子糾命令大將曹沫攻打齊國,結果大敗,公子糾和管仲又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命鮑叔牙領兵30萬攻打魯國,魯國連連敗北,魯莊公派人與齊國講和。公子糾與齊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齊桓公不便親自殺掉公子糾,就請魯國代為執(zhí)行。公子糾的輔臣管仲和召忽是齊桓公的仇人,要帶回齊國處置。魯國于是殺掉了公子糾,將管仲、召忽二人交給鮑叔牙。召忽不愿返齊受罪,自殺身亡。管仲作為囚犯隨鮑叔牙返齊。
到達齊魯邊境時,鮑叔牙放了管仲。回國后,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齊國,然而管仲可助您稱霸天下。”齊桓公不計前仇,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為相國,從此齊國走上了稱霸之路。
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二人的友情,為千古稱頌,而這其中又與鮑叔牙知人善諫、齊桓公胸懷大度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