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
杜富國把忠誠刻入靈魂,把雷場當作戰場,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詮釋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展現人民子弟兵的優良作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最新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篇1】
“雷神”杜富國榮立一等功,現為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戰士,在云南麻栗坡掃雷過程中突遇爆炸當場昏迷,深受重傷,年僅27歲并且今年剛結婚,便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年輕英雄的重傷無疑是悲痛的,帥氣陽光的微笑讓我們不忍相信上帝的無情,英勇無畏的軍人氣質讓我們肅然起敬。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銘記在我們的心頭,是英雄身上充滿著榜樣的特質,蘊含著榜樣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學習的方向。
27歲的他,已經有8年的軍齡。19歲應征入伍,保家衛國,向往成為英雄,但是不懼成為烈士。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為創新事業找突破,為中國經濟添動力;青年學子的初心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初心,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并身體力行。
“你退后,讓我來!”這是杜富國受傷前說的一句話。當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氣對同組戰友艾巖說。這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不怕犧牲敢于主動承擔危險的大無畏。新的時代賦予了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當然新的時代,也需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負起新的使命擔當。鐵肩才能擔道義,新時代的青年也要有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充分認識擔當作為的重大意義,堅持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德,心中有學。
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那一側。下意識的倒向自己的戰友,保護自己的戰友,是軍人的義、團結和隊友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家庭精神,充滿著和諧、信賴、保護的團隊氛圍,維系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靈契合。團結的力量源于統一的目標。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種力量匯聚到一起,并朝著同一方向疊加累積,進而真正達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的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秉持著共同信任,貫穿著舍己為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深化團結意識,踐行舍己為人。
“雷神”的重傷讓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勵著你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忘初心,謹記責任擔當,注重團隊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時代下發揮新時代力量。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篇2】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12月入伍,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
他是忠誠使命、英勇無畏的排雷英雄。6月,主動請纓參加中越邊境掃雷任務,刻苦訓練掌握10余種排雷方法,3年多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排雷作業時,面對一枚局部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他對同組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生死瞬間他撲向戰友一側,遮擋住爆炸沖擊波和彈片,自己永遠失去雙手雙眼。受傷后杜富國做了多次手術,全身留下近70處傷疤,但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和昂揚狀態,堅持每天練習播音、成為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播音員,擔任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輔導員,先后赴北京大學等軍地單位宣講30余次,講述強軍故事,激勵更多新時代追夢人奮勇前行。榮立一等功1次,被評為“感動中國度人物”,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自強模范。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篇3】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12月入伍,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
他是忠誠使命、英勇無畏的排雷英雄。6月,主動請纓參加中越邊境掃雷任務,刻苦訓練掌握10余種排雷方法,3年多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排雷作業時,面對一枚局部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他對同組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生死瞬間他撲向戰友一側,遮擋住爆炸沖擊波和彈片,自己永遠失去雙手雙眼。受傷后杜富國做了多次手術,全身留下近70處傷疤,但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和昂揚狀態,堅持每天練習播音、成為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播音員,擔任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輔導員,先后赴北京大學等軍地單位宣講30余次,講述強軍故事,激勵更多新時代追夢人奮勇前行。榮立一等功1次,被評為“感動中國度人物”,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自強模范。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篇4】
杜富國,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一名普通戰士,在最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用血肉之軀將戰友護在了身后,年僅27歲的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卻是冰冷無情的火光。寫到這里已情難自禁,看到你傷后堅定的樣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國,我們永遠記得你最帥的模樣,記得你排雷后像個小孩開心的微笑。
時間撥回到20__年10月11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你重復著每天的排雷工作,卻不曾想突遇爆炸,在這危急時刻,你用身體換來了戰友的平安,自己卻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勇敢與擔當,溫暖和感動著世界。當你聽到中越邊境掃雷云南段最后一塊深排雷場被徹底搜排完畢并移交給邊境百姓這一消息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邊境掃雷人”的責任擔當,更是中國軍人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我知曉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跡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們黨員干部應該從中領悟到什么,或者說學習到什么。
力爭上游,做不畏風雨的弄潮兒。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富國同志響應號召,主動申請加入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復一日的排雷是他對籠罩恐懼的雷區百姓深深的愛,無怨無悔。作為中國軍人,杜富國沖到了最前線,力爭上游的信念是他對自己的交代,不畏風雨的完成排雷任務是他對邊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為,如果沒有像杜富國同志一樣敢為人先的弄潮兒,亂石嶙峋、溝壑縱橫的雷區怎樣掃,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怎樣得到保障?
敢于擔當,做迎接挑戰的勇敢者。危急時刻的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短短六字,蘊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年輕的杜富國在危險面前的大無畏精神,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發出的一聲長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無不使人動容,深深折服。“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富國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無悔的青春贊歌,悠揚又響徹云霄。作為同樣充滿激情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杜富國不懼挑戰、敢于擔當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勇往直前,特別是“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精氣神,鼓舞著青春的我們,行荊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創業的有心人。富國心系飽受“雷”害的邊境百姓,立志為人民掃除最后一片雷場;我們黨員干部心系基層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決百姓困難。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是使命,是責任,是交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時時做到為民著想,與人民同甘共苦,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如今,人們去蘭考看到焦桐懷念焦裕祿,望見大亮山蓊郁的林場想念楊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榮的新區建設,自然想到廖俊波。這些甘為“樵夫”的共產黨人,把群眾利益看得比天大,為民披荊斬棘,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時代豐碑,留給后人瞻仰、學習。總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桿秤明白著呢。
富國,記住你最帥的模樣,那是屬于你無悔的青春;胸前的軍功章熠熠生輝,那是對你偉大事業的嘉獎和表彰;被守護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與淚,更是對你人生的無上認可和褒揚。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很多種,你用最壯烈的一種讓我們牢牢記住了你永遠帥氣的臉龐。對于我們廣大同樣奮斗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雖然職位有所差異,但和“杜富國們”一樣,都是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而努力,“富國”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八一勛章杜富國事跡【篇5】
杜富國負傷后,網上最常見到的一幅照片,是杜富國在用失去了右手的手臂行軍禮,他的妻子王靜站在一側。杜富國是在沒有視力也沒有手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內心的儀式,王靜的大眼睛里,則透露出一種深切的憂郁與愛憐。在重慶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樓的學術報告廳中,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幕時,我確信杜富國的內在莊重和王靜自然流露的嚴峻都是非常真實的。兩個“90后”的年輕人剛剛步入婚姻,尚無孩子,就遇到如此重大的生活變故,他們的應對能力如何,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心,因為他們看上去也都稚氣未脫,還像是孩子一樣。
杜富國負傷后,先是經歷了在麻栗坡縣醫院的急救,包括雙手的截肢和雙眼球的摘除,后經過解放軍926醫院的深度救治,包括對爆炸傷、肺爆震傷、耳膜穿孔及相關并發癥的處理,目前已經轉至西南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王靜現在每天早起和杜富國一起吃早餐、散步,然后是右側殘肢肌電假肢訓練和減重下的跑臺跑步訓練、室外跑步訓練、核心穩定平衡訓練等。對于一個雙眼球缺如、聽力下降、雙前臂缺如和雙上肢功能障礙的人來說,所有這一切,包括吃飯、洗漱、穿衣脫褲、如廁等日常活動,都要依賴他人,或是在他人言語指令輔助下完成。多數情況下,王靜就是須臾不可離開的那個“他人”。聽醫院的一名護士說,王靜自從陪杜富國入院,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四個月時間里一直穿的都是那么一件外套。
從不見笑容,也十分吝嗇言語的王靜,只對我們說過兩件事:醫院竭盡全力,利用全球醫學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遠程會診,為杜富國定制了目前國際上用于臨床的最先進視覺輔助設備,讓杜富國進行對部分數字、字母、物體的識別訓練。當這些訓練有了初步成效,也就是杜富國可以寫幾個字的時候,他最先寫下的就是“王靜”兩個字。杜富國在OT治療師、假肢矯形師幫助下,進行了殘肢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觸覺感知訓練。當他可以逐漸分辨物體的大小、軟硬、溫度,終于可以拿起東西——比如水杯、橘子和花朵時,他將兩支康乃馨遞給了醫生,將一朵玫瑰花送給了王靜。
王靜是杜富國的貴州同鄉,自小學習成績優秀,是村里第一個考出來的女大學生。他們偶遇在縣城一個叫做“太陽城”的地方。當時杜富國很想拍一張山頂小公園的俯瞰照片,苦于自己的手機碎屏,怕效果不理想,就請王靜幫忙。王靜用自己的手機拍了,兩人加微信后傳了照片,便開始了愉悅的交往。王靜說:“負傷以前,他的眼睛很漂亮,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的。”問及現在對杜富國的感情,王靜的回答依然簡短:“這幾個月,我目睹了他的堅強,他鼓舞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