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個人事跡
八一勛章一般每五年授予一次,授予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八一勛章個人優(yōu)秀事跡范文5篇的相關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一勛章個人事跡篇1
錢七虎,男,漢族,江蘇昆山人,1937年10月出生,1954年8月入伍,原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科技強軍、為國鑄盾的防護工程專家,是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上世紀60年代,他以優(yōu)異成績從國外軍事工程學院畢業(yè),懷揣許黨報國的堅定信念,回國投身現(xiàn)代防護工程建設事業(yè)。50多年來,他勇攀科技高峰,建立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guī)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我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創(chuàng)建我國防護工程人才培養(yǎng)體系,解決核武器和常規(guī)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防護工程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退休后,仍活躍在國家戰(zhàn)略防護工程建設前沿,積極為川藏鐵路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論證建言獻策,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助貧困學生,捐款650萬元支持武漢抗擊新冠疫情。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道德模范。
八一勛章個人事跡篇2
聶海勝高中畢業(yè)時順利通過了空軍招飛,1983年6月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
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jīng)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專業(yè)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
10月,與費俊龍執(zhí)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月,晉升少將軍銜。
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6月11日至26日,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女)搭乘神舟十號執(zhí)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執(zhí)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圓滿成功。
2月,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春,聶海勝獲得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研究生學位。
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宣布,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
6月17日,與航天員劉伯明和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
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6月17日18時48分,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xiàn)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聶海勝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6月23日上午,書記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于9時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
8月20日8時38分,航天員聶海勝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截至10時12分,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并已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后續(xù)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設備安裝等作業(yè)。
北京時間8月20日14時33分,經(jīng)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xié)同,圓滿完成此次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小時,空間站階段第二次航天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8月21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9月3日將在空間站與香港青少年進行實時"天地對話",并帶領香港市民參觀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問題。
北京時間9月16日13時3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3名航天員即將啟程返回。 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這是神舟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11月5日,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執(zhí)行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等3人已完成隔離恢復,目前正在休息地療養(yǎng)恢復。
八一勛章個人事跡篇3
錢七虎院士是我國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為祖國的安全防護和現(xiàn)代化建設默默奉獻了半個多世紀。
他和他的團隊通過艱難探索,逐步建立起我國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解決了我軍核武器空中、觸地、鉆地爆炸以及新型鉆地彈侵徹爆炸等若干工程防護關鍵技術難題。
此外,錢七虎院士在其他領域重大工程中立下汗馬功勞。1975年,他設計出當時國內(nèi)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飛機洞庫門;1992年,他主持被譽為“亞洲第一爆”的珠海國際機場項目爆破工程,開辟了中國爆破技術新的應用領域。
,錢七虎建議在長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之后在南京長江隧道建設中解決了系列建設難題,被授予南京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一等功臣;在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項目建設上,錢七虎綜合考慮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關鍵性建議方案。
錢七虎院士向武漢捐款的事跡,受到千萬網(wǎng)友關注和稱贊,僅微博上閱讀量就超過了2億。網(wǎng)友們盛贊稱“國士無雙”,紛紛向他致敬。
八一勛章個人事跡篇4
關于聶海勝的英雄事跡你知道多少?聶海勝是繼楊利偉、翟志剛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飛隊伍成員,也是他們?nèi)齻€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神舟六號”飛船于10月12日發(fā)射,聶海勝成為兩名航天員之一,一時間聶海勝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聶海勝與幾位被招飛的同學被送到長春航校后,雖然對當?shù)氐臍夂蚝懿贿m應,但他時間銘記取母親的囑托,拋開全部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之中,致使各項目標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為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
上天飛翔不光簡簡單單說說而已
一次教官讓他給我們講一講飛翔體會,一貫不善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事實上,飛翔遠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簡略,每一次登機前,他都手拿模型將飛翔線路、飛翔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反反復復演練數(shù)遍。付出總有回報。初教、高教機飛翔畢業(yè),他要比別人少飛幾十個小時。后來,他以優(yōu)異的成果提早畢業(yè),被分配到南昌某飛翔部隊。
聶海勝在很多人里面成為了一名航天員
聶海勝深知母親吃過許多苦,每次給家里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特別是在他成家之后,總是想辦法讓母親多享點福。在南昌時,聶海勝就幾回接母親到部隊居住。后來,聶海勝調(diào)到北京,又兩次接母親到北京過春節(jié),還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1998年1月,我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憑著杰出的體質(zhì)和優(yōu)異的飛翔才能,在參選的1506名優(yōu)異飛翔員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2月,聶海勝帶著妻子、女兒回棗陽探親,母親和姐姐快樂地弄了一大桌子飯菜。飯桌上,母親從兒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務。爾后大半年,聶海勝果然沒有打過幾回電話,后來就一點消息都沒有了。原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進入倒計時,聶海勝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閉練習中去了。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總算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順利升空。而這時母親卻因舊病復發(fā)住進了醫(yī)院,當她從醫(yī)院的電視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是“神舟五號”三人首飛隊伍的一員時,不由得熱淚縱橫。
自己的媽媽看著兒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淚
沖著電視畫面中的兒子哽咽著說:“孩子,你是母親自豪,你是家園的自豪啊”當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家園傳開后,人們紛紛手捧鮮花涌進醫(yī)院向這位“航天英雄”的母親表明祝福,白叟一邊拱手道謝,一邊叮囑我們:“千萬不要把我生病的事傳出去,以免影響海勝的工作。
”事實上,白叟有一個心愿:這一次,兒子沒有升空,下一次地爭奪上去啊!然而,聶海勝還是知道了母親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親將他們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應該回去看看她,在她身邊盡一盡孝道。所以,他特意請假,乘飛機回到家園,當他出現(xiàn)在母親的病床前時,白叟流淚了,沖著兒子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我這把老骨頭不爭氣呀,把你給連累了。
在北京,聶海勝有個溫馨的家,妻子聶捷琳也是一名軍人,跟他在同一個單位,是搞醫(yī)學研究的。女兒聶天翔今年11歲了,十分活潑可愛。跟所有航天員的家庭一樣,這個三口之家,是圍繞著“航天”二字運轉(zhuǎn)的,也十分友善,這是飛翔員的傳統(tǒng)。自從聶海勝緊鑼蜜鼓地備戰(zhàn)“神六”,每個月都可貴回一趟家,聶天翔說她都快忘掉爸爸長什么姿態(tài)了。她還說她十分敬服奶奶,說奶奶不僅養(yǎng)育了爸爸,而且還積極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聶海勝完美歸來之時,女兒聶天翔將自己親手折疊的紙鶴掛在了剛剛在太空中度過四十一歲生日的聶海勝的脖子上。
八一勛章個人事跡篇5
“我今年__歲了,已經(jīng)退休了,去年9月份我突然腦梗,身體也不像以前那樣硬朗了。”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的錢七虎坐在臺上講道,“但是,我仍然覺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想做、能做?!?/p>
7月8日,第__屆中國青年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在“回望百年奮斗路 致敬最閃亮的星”科學家精神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錢七虎向臺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他的科研感悟。
他說,愛黨信黨跟黨走,是他一生中最正確、最堅定的選擇。
1937年10月,錢七虎出生于母親逃難途中的小船上。他親眼目睹過侵略者的殘暴,從小就感到,沒有強大的祖國,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寧的生活。
從上海中學畢業(yè)時,我國正急需軍事人才,于是,成績優(yōu)異的錢七虎就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因為要跟黃土鐵鏟打交道,大家都不太愿意選防護工程專業(yè)。作為班上骨干,錢七虎帶頭服從組織分配,選了防護工程,也選了他一生的事業(yè)。
1961年,錢七虎被組織選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深造。留蘇4年,除了莫斯科,他再沒去過其他城市。就算上街,基本上也是去書店或圖書館。他相信,天才出自勤奮。
留學歸國后,錢七虎克服各種困難,依然一門心思做學問、搞研究。當時,我國面臨嚴峻的核威脅環(huán)境。從那時起,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就成了錢七虎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