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聰明的,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勤奮去贏得屬于自己的榮譽。想必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名人勵志故事來看,激勵一下自己,那么有關經典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的有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篇1)
聞名世界的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原來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檔的、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巡視并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他每天都要上千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注視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真是枯燥至極。
也行,這項工作如果是別人來做,要不就會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直做到老死在機器旁邊。細心的洛克菲勒卻因這項工作成了大富翁。
有一次,他突然發現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此后,他一直在想:焊接劑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兒成本?
他開始對這個當時被認為無聊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不久后,他研制出“35滴型焊接機”、“36滴型焊接機”和“37滴型焊接機”。但經過先后試用,都在焊接后偶爾會漏油,沒有獲得成功。人們都勸他不要吃飽飯沒事干,如果閑著,不如下班后去做兼職。然而洛克菲勒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經過試用后,意外地成功了。不久后,他申請了專利,并找人投資生產出這種新型的節約能源的機器。
洛克菲勒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也站他后來終于成了美國的石油巨頭。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篇2)
在瑪格麗特6歲那年,一個星期天的上午,一家人從教堂做完禮拜回來,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jdj徒聚到教堂做禮拜的日子,瑪格麗特一家篤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瑪格麗特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回想著牧師布道的內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銀鈴般的笑聲打斷了。那笑聲響亮、悅耳,使她不由得轉過頭去看:“是什么人這么高興呢?”
原來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們與瑪格麗特年齡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群孩子像小鹿一樣奔跑著,互相追逐,推推搡搡,不時地爆發出開心的笑聲。瑪格麗特不知道他們玩的是什么游戲,因為自己從來不玩游戲,但那歡快的氣氛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腦袋扭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孩子,直到走遠了……
回到家里,瑪格麗特的心總是無法平靜。她內心深處孩子的天性被突然間喚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樂。可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個小大人,不茍言笑,天天跟在父親的后面,不是忙著店鋪的生意,就是干家務活,要么就是參加各種大人的活動。她的生活和年齡十分不相稱,這雖然使她養成了勤勞儉樸的性格,長了不少見識,卻也使她的童年歡樂過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發現,其他同齡的孩子簡直是與她生活在兩個世界里。她是那樣的無聊!
一想到自己錯過了那么多的歡樂,如此多的游戲,瑪格麗特不由得委屈起來。她忍不住問父親:“爸爸,為什么我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經常出去游戲玩耍呢?”父親聽到瑪格麗特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吃驚的樣子。他既沒有責備瑪格麗特,也沒有像一般父母一樣哄著委屈的孩子,而是非常親切地說:“孩子,你做事情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某種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不要因為怕與眾不同而隨波逐流,要決定自己該怎么辦。如果有必要,就去領導群眾,但不要隨大流。”
聰明的瑪格麗特聽了父親的話,頓時恍然大悟。她的童心被渴望成功的心理代替了,委屈也立刻煙消云散了。她深深地明白,父親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她,是為了讓她將來有所作為。從此以后,她把父親的話當作“終生奉行的準則”,直到她成為英國歷第一位女首相。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篇3)
杰克?韋爾奇被譽為美國當代最偉大的CEO。
在一次全球巡回演講時,有位年輕人向他訴說了自己的苦惱。
他曾到通用公司應聘,當時的首席執行官正是杰克?韋爾奇。
負責招聘的人事經理親自給他打電話,說對他的條件很滿意,并約他第二天來公司和杰克?韋爾奇本人面談。但因為臨時出了點狀況,年輕人沒能及時趕來參加面試,而人事經理也只能遺憾地通知他:因為沒能守時,他已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
這件事讓年輕人一直痛苦不已:如果當時能及時趕去,自己很可能已被通用公司錄取,憑自己的條件,一年后便可能升職,三年后也許已是項目主管,五年后……
“要不是那次失誤,現在我可能已經是年薪百萬的經理,作為您的助手,陪伴您到全球做巡回演講。這個失誤,成了我職業生涯的災難!”
聽了年輕人略顯夸張的訴說,臺下很多人都笑了起來,但杰克?韋爾奇沒有笑。他問年輕人:“你覺得在職業生涯中,的災難有多大?”看著神情迷惑的年輕人,杰克?韋爾奇繼續說,,通用公司面臨著可能像微軟公司那樣被強行拆分的危機,手下的一名經理曾問過他這個問題。正巧他當時的姿勢是雙手握拳放在胸口,于是便笑著答道:災難再大也大不過這個——說著,用雙手比了比心口的位置。
災難再大,大不過人心——心里想著它小,這災難也就小了,相反,若總是對災難念念不忘,痛苦便會被放大,最后可能讓你陷入絕望中無法自拔,甚至丟掉扭轉困局的時機。
遇到麻煩時,請將雙手握拳,放在心口,然后冷靜地告訴自己:災難再大,也大不過人心。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篇4)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兒,能看、能聽、也會咿呀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了又瞎又聾的小啞巴----那時她才19個月大。父母在絕望之余、只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所幸的是小海倫在黑暗的悲劇中遇到了一位偉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老師。
就這樣,在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憑著觸覺----用指尖代替眼睛和耳朵,學會了與外界溝通和交流。她在10多歲的時候,名字就傳遍了全美國,成為殘疾人的楷模。
小海倫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這個學習了指語法、凸字及發音,并通過這些手段獲得知識的20歲的姑娘,進入了哈佛大學德拉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發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興奮異常。不斷地重復說:“我已經不是啞巴了!”4年后,她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很多。而且,她著了7冊書,比一般“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
海倫的觸覺極為敏銳,只需用手指輕輕地放在對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對方在說什么;把手放在鋼琴、小提琴的木質部分,就能“鑒賞”音樂。她能以收音機和音箱的振動來辨別聲音,又能利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對方和喉嚨來“聽歌”。
如果你和海倫.凱勒握手,5年后你們再見面握手時,她也能憑著握手來認出你,知道你的美麗的、強壯的、體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滿腹牢騷的人。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贊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圣路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信心,對事業充滿熱忱。她喜歡游泳、劃船以及在森林中騎馬;她喜歡下棋和用撲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里,就以紡織來消磨時間。
海倫.凱勒憑著她那堅強的信念,終于戰勝了自己,體現了自身價值。她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沒有成為政界傳人,但是,她在人生事業中所獲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還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好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殘疾人的注意,被《全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篇5)
提姆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末的一個美國中產家庭,但不幸的是,在他13歲時父親遭遇車禍,提姆上完初中后就進入社會打拼。工作實在難找,于是他在別人的誘惑下,干了一件蠢事——販賣毒品。
1979年,20多歲的提姆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的余生將在獄中度過。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因此而自暴自棄,他竟說:“終于有時間好好學習了。”
在獄中,提姆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看報和寫作上,并通過了大學本科自學考試。他還發揮自己的幽默性格,在獄里組織了多場文藝演出并擔任住持。他語言風趣,妙語連珠,時不時地講上些詼諧的段子,逗得犯人和獄警們捧腹大笑。久而久之,大家都把他當成了獄中的“喜劇明星”,幾天不聽他講話,便會渾身不自在。
由于表現積極,提姆獲得了多次減刑,最終從無期變成了八年有期徒刑。他出獄那天,是整個監獄“最傷感”的日子,“牢友們”都對他戀戀不舍。
出獄后,提姆白天在廣告公司上班,晚上在劇院演出,很快便引起了迪士尼制片公司的注意并受邀出演電影。他因為扮演“圣誕老人”而一舉成名。接著,提姆又被電視媒體看中,除了被聘為美國廣播公司《家庭進步》欄目的明星主持外,還在多部電視劇中擔任主角。之后,他的自傳又榮登《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排行榜首位,而這一切距他離開監獄僅有10年。
“作為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囚犯,你怎么會做到自我上進,并保持樂觀?”記者在采訪提姆時這樣問道。“很簡單,因為我想對自己的明天負責,即便在當時看來,我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提姆停了停,又說:“在那種地方,沒人會負責你的明天,如果你不想完蛋,就只能來回‘含笑’的自我救贖。”
無論身處何境,只要你不放棄自我,那外界對你的一切宣判都終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