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名人故事
名人勵志小故事教我們如何去面對生活,追求卓越的品質;教我們怎樣超越自我,實現夢想。它就像一顆指路明星,帶領我們走向成功。那么名人的成功之道給了你什么啟示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勤勞的名人故事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勤勞的名人故事精選篇1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仆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鐘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巴爾扎克是舉世公認的觀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現實生活里,他卻不太精明。在年輕時,他曾經商失敗,欠下了六萬法郎的債務。等他成名后,盡管收入不菲,但由于奢侈浪費,最后弄得入不敷出。在這段日子里,還發生一樁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爾扎克醒來,發覺有個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屜,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問道:“你笑什么?”
巴爾扎克說:“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連一毛錢也找不到,你在黑夜里還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討沒趣,轉身就要走。巴爾扎克笑著說:“請你順手把門關好。”
小偷說:“你家徒四壁,關門干什么啊?”
巴爾扎克幽默地說:“它不是用來防盜,而是用來擋風的。”
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可惜他只活了五十歲,留下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成為全人類巨大的損失。
小編:巴爾扎克曾自詡要超過拿破侖,“他的劍做不到的,我的筆能完成。”他的確做到了。巴爾扎克的例子又一次生動的說明了生活是一種心態。
勤勞的名人故事精選篇2
1963年,17歲的少年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玫瑰園里,見到了肯尼迪總統。握手的一瞬間,他冒出一個瘋狂的念頭:我也要做白宮的主人。
此后,克林頓卻連續三次放棄去華盛頓。1973年,他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華盛頓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助選的經歷,邀請他去工作。克林頓考慮了十天,拒絕了,他厭倦了給別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學法學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決定去做教書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參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的想法。此時,一個名叫約翰·多爾的老朋友打來電話:“我現在是聯邦眾議院首席顧問,負責調查尼克松總統是否應受彈劫一事,需要年輕律師,快來華盛頓吧。”這一次,克林頓只考慮一天,就謝絕了。約翰·多爾十分震驚:“你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這是彈劾總統!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歷史性機遇,你居然放棄?”
“全美國有才華的年輕律師都愿不惜代價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沒有一個年輕人愿為阿肯色而戰斗。”克林頓禮貌地掛斷電話,投入聯鄭眾議員競選中。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跑遍全州21個縣。在每個偏遠的小鎮,他走進商店、咖啡館、加油站甚至殯儀館。“我喜歡一對一地‘零售’政治。這些小店主和殯儀員,認識鎮上全部的人,他們就是最重要的選票。”結果,首次參選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資歷的共和黨人還是贏了。
1975年底,支持者們慫恿克林頓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去征服華盛頓政治圈”。一個小時后,克林頓就說了“不”。“既然我想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國會議員,做別的也行。”他決定競選州檢察長,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州長,并獲得五次連任。
1992年,從未在華盛頓政壇“混”過的克林頓,成為白宮主人。回首往事,他說:“決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選擇了什么,而是你選擇放棄什么。如果當初我去了華盛頓,我后來根本不可能當選總統。”
勤勞的名人故事精選篇3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
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后,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么。"郡鑒聽后,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勤勞的名人故事精選篇4
1920_年,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為《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與兩個怒氣沖沖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
由于這出話劇的反響不夠理想,劇團后來移到一家小劇院去演出。演員的薪水也削減了,他們的前途一片黯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得帕特養成了“凡事盡力而為”的習慣。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個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從場上下來時總是滿身大汗。
8個月后的一天,帕特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電影《扉頁》的拍攝。
原來,《扉頁》的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偶然間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邊與人爭吵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薦帕特在《扉頁》的一場戲中扮演一個角色。
這是帕特.奧布瑞恩銀幕生涯的起點。
日后,他成了非常著名的電影明星。
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的命運看似變化莫測,但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為明天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我們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為決定的。
勤勞的名人故事精選篇5
福勒的家境不好,為了生計他五歲的時候就參加勞動,九歲之前就像是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在他的母親的鼓勵下,他就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選擇了肥皂業。于是,他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后,他終于積蓄了2.5萬美金。這點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啊!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真的興奮極了,由于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金。他與那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為保證金,然后在10天之內付清余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的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自己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是什么使他敢于如此冒險呢?是那一個致富的念頭,是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于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九只差1萬美金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小問題了。福勒發愁了。但是,他沒有絕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
成功之后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束燈光。”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里看到一個由于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000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驚慌。
“那么,給我開一張1萬美金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于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并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于是,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于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后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于邁進了世界巨富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