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
在制定制度時,需要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員工的想法和需求,并盡可能將其融入到制度中。好的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供大家參考。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1
為了及時妥善處理學校發生的各類事故,全力維護學校的安全與穩定,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事故報告工作的通知》,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一、本制度適用于校內各部門、年級、班級
二、需要報告的事故包括觸電傷害、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飲用水污染、安全傷害事故等。
三、事故報告的主要內容
發生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班級、人數、家長姓名、單位、原因、主要癥狀、采取的措施和處理結果等。
四、事故報告的程序和要求
1、班主任、教研組長、任課教師、處室主任直至校長室,在獲悉突發事件后,應詳細了解情況,取得第一手資料,在處理過程中及時向校長室報告。
2、當事人應積極配合協助有關單位和部門對造成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
3、班主任、任課當事人、工作人員、校醫、部門主任應積極主動配合校長室開展工作。
4、事態嚴重的,校長室應在最短時間向區教育局、區政府報告發生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班級、人數、家長姓名、單位、原因、主要癥狀、采取的措施和處理結果等。事態一般的應在一小時內向區教育局、區政府報告。
五、處罰
1、學校應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經調查確定為責任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事故責任人的責任。
2、對隱瞞不報、謊報或者緩報的,嚴格追究有關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石灰窯小學
20__年9月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2
一、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
教導處必須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分年級段對學生進行有關傳染病防控的教育;班主任要利用晨會、班會等陣地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全校老師都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正確的引導。所有學生必須參加一年一度的體檢,發現有疾病和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應及時告知其家長,督促家長對孩子進行治療。
二、加強消毒工作,強化飲食衛生。
總務處要安排督促每月兩次對教室進行消毒,疫情發生期間堅持一天一消毒。
三、對生病學生的處理預案。
若學生生病,上班時間由班主任及時聯系家長,需要去醫院就診的,由班主任負責;在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由科任教師帶學生去醫院,不得拖延,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委派其他學生帶去看病。
四、對傳染病的處理預案。
發現傳染病,應及時向學校匯報,并通知家長,必要時進行隔離;如學生因病回家就診的,班主任應隨時詢問學生疾病情況;學生病愈后,持醫院的治愈證明方可返校學習,班主任要及時、妥善處理好患病學生的物品。發生重大傳染病,學校要及時上報并按疾病防控預案進行妥善處理。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3
一、疫情報告制度:
學生在校期間如有傳染病的發生,應及時、準確地報告市疾控中心(在經醫院確診或實驗室檢查)。
順序:學生---班主任---衛生室---校長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檢制度:
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檢工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并對已發生傳染病班級的其它學生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如板蘭根、維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
認真做好教室、專用教室消毒工作,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和住宿部要重點消毒,勤洗曬衣被并用紫外線消毒車和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復課要求:
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隔離期限,隔離時間未到的必須要有醫院傳染病科證明,并由衛生室復檢后學生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為病未愈不能來校上課。
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這一內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勤洗手,及時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并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后方可回班。
對患傳染病的學生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學生進行檢疫,隔離、觀察、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長發現傳染病人應報告學校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4
一、預防接種證管理
1、兒童在入園時,必須向保健醫提供兒童各項計劃免疫的原始記錄資料,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卡。
2、對新入園兒童要按照各種疫苗接種程序,認真查驗預防接種中的各項記錄,對沒有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要仔細詢問家長其原因,并督促其到指定接種醫院進行補種。
3、做好各種疫苗的接種工作的統計、核對、登記及接種的聯系工作。
4、堅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每月通過廣播、櫥窗、板報等多種形式向幼兒、家長、老師進行疾病預防教育,增強防病意識。
二、傳染病管理
1、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對各類傳染病做到及時了解疫情,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處理,防止疫情蔓延。
2、定專人負責,向相關部門進行疫情報告。
3、發現相應傳染病及疑似病人,立即隔離治療,在12小時內報告疫情,發現爆發疫情以最快的方法報告到區防控中心。
4、對接觸過傳染病的幼兒立即采取檢疫、隔離、觀察等措施。檢疫期間不辦理入托和轉托手續。檢疫期滿后無癥狀,經醫院檢查正常并出具痊愈證明后,方可返園。
三、日常衛生消毒
1、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平時多開窗通風。幼兒活動室和睡眠室的紫外線消毒燈要專人專用,并做好詳細記錄,嚴禁屋內有人時使用。
2、廁所要清潔、無味、一用一清掃,每天用有效氯含量400-700mg/L消毒液表面擦拭消毒一次。
3、幼兒衣著干凈、整潔,每周剪指甲一次,幼兒被子半月晾曬一次;褥子一月晾曬一次;床單、枕巾一月清洗一次。
4、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用后要清洗、熱蒸、消毒液浸泡等形式消毒,幼兒要做到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午飯后刷牙。
5、各班窗臺、水龍頭、桌面、每天用有效率濃度100-250mg/L消毒液清洗消毒,各種玩具、圖書要每周消毒一次。
6、園內成立衛生檢查小組,對園內的衛生保健工作進行定期檢查監督。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5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在院感科的指導下配合做好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4、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每周空氣消毒一次,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每月大掃除一次。
6、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7、彎盤、體溫計等用后立即消毒處理。
8、加強各類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等清潔與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潔。
10、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性引流液、體液等標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內,送定點站處理。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6
一、保健員負責園內傳染病報告,登記、統計、分析和傳染病管理工作。采取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等綜合措施。
二、發生傳染病后立即隔離傳染病患者,做好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兒童工作。
三、對患兒所在班級進行醫學觀察,在觀察期間不得并班、不升班、不收新幼兒、不轉托幼園。
四、對環境和各種物品做好傳染病終末消毒和醫學觀察期間的消毒工作。
五、配合防疫部門和兒保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疫點處理。
六、患兒臨床痊愈后需持有區或醫院痊愈證明才能返園。
七、離開園三個月以上或離開本市到外省的幼兒需經兒保所重新體檢,合格后才可返園。
八、保護易感兒童在傳染病理性季節加強晨檢及全日觀察采取必要預防措施。如:被動免疫或藥物預防。
九、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發生傳染病后應按要求作好傳染病管理?;颊呋疾∑陂g不得在托幼機構工作。痊愈后返園工作時,須持有醫療機構出具的允許返園工作的證明。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7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分管校領導,到校衛生(保?。┦?,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午晚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突發情況發生后,學校要盡快掌握情況,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進行向鎮防控指揮部和縣教育局電話報告,30分鐘內傳真書面報告,1小時進行續報。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8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運占為組長,業務主任陳德偉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寢室徹底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并加強教室、寢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9
一、部門職責
1、加強領導,落實傳染病管理責任制,建立校長責任制。保證傳染病防治的必要經費,按照衛生部門和教委要求,組織校內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落實。
2、學校設立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收集、報告、學生健康晨檢或巡查、學生健康教育、校內食堂、飲水衛生檢查、免疫預防等傳染病防治工作。
3、學校應主動與所在地衛生防疫部門加強溝通,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所在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技術指導、培訓、督導檢查等工作。
4、發生疫情后應協助與配合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醫療機構開展調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實等工作。
二、疫情報告
學校應于2小時內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作好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
三、培訓教育
1、學校校長、老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分管領導為傳染病信息報告的責任人。學校指定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應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和傳染病報告登記簿,加強對師生健康情況晨檢或巡查,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時報告。
2、學校師生中一旦發現有上述情況的,德育處應做好學校傳染病病人登記,在第一時間內以電話和網絡形式報區教委、區衛生保健所、同時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發現學校內上述傳染病暴發或流行、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集體性發熱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傳染病暴發疫情應立即電話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做好新續發病人的動態報告。
4、做好對學生健康查檢和巡查,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傳教育
1、學校必須做好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欄、健康教育課、學校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防病宣傳,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學校必須做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學生不要接觸流感癥狀的人群,不要接觸病死的禽類,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匯編篇10
1.學校應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成立學校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計劃和方案,落實校長負責制及各部門相應職責,規范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傳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內實施。
2.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
①規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程序,保證傳染病發病信息獲取渠道通暢、及時。
②學校衛生老師承擔疫情責任報告人,主要負責學校傳染病疫情收集、核實、登記、報告和分析工作。
③學校發生的各類傳染病應及時上報連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④建立學校傳染病登記專冊,做好傳染病病例的登記工作。⑤學校發生師生集聚性發熱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按照《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措施。
⑥禁止瞞報、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3.加強學生健康情況檢查工作
①開展每日學生晨檢工作,掌握學生傳染病發病信息,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檢工作登記專冊,做好每日晨檢記錄并執行相關工作制度。
②每周一次由衛生老師對全校師生健康、傳染病發病及出勤情況進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記錄。
4.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①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并嚴格掌握患病返校學生傳染病的隔離期限,同時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和必要的干預措施,嚴格控制傳染病在校內傳播。
②按照“消毒隔離制度”要求,健全和執行學校消毒管理制度,實施預防性消毒和傳染病終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學校教育網絡對師生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傳染病預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