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
每一種規章制度的確立,都是為了對于職業的管理規范,對于制度的設立需要參考員工的訴求情況。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1】
1、生產前對排風機、進風機、氣包、高壓泵等設備進行詳細的檢查,確保無隱患。
2、緩緩打開蒸氣閥,打開排污閥排污。
3、開進風機,塔內溫度在70℃左右的時候開啟排風機。
4、排風溫度達到85℃左右的時候,一次開進料閥、高壓泵。
5、按照《均質機或高壓泵操作規程》來操作高壓泵。
6、高壓泵啟動后,應先排風后緩緩加壓,塔內溫度控制在80℃左右,以出粉合格為依據。
7、根據塔的自身特點和環境因素調節蒸汽壓力、進風溫度和排風溫度(但蒸汽壓力應小于10個大氣壓,進風溫度應小于180℃,排風溫度應小于90℃)。
8、每30分鐘抖布袋一次,抖布袋時應做到快速有效,適當減少進料量。
9、1.5―2小時掃塔一次,掃塔前必須依次關閉進風機和排風機。
10、掃塔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掃塔安全規定》、《掃塔衛生規定》及《電動葫蘆操作規程》。
11、生產過程中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依次關閉進料閥門、高壓泵、進風機、排風機,檢修完畢后方可繼續生產。
12、生產結束后,先停料,再適當噴水,再停機,關閉冷卻水,及時做好設備的內外部清理工作。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2】
一、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生產工作的勞動保護,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進公司事業的發展,根據有關勞動保護的法令、法規等有關規定,在實際生產中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車間安全生產實行全員責任制。車間主任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車間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各級職能人員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責,員工在各自崗位上對安全生產負責。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生產車間各級管理人員、各班組和所有員工。
二、安全生產職責
1、車間主任的安全生產職責
第四條車間主任對車間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
第五條督促檢查安全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定期主持全車間安全活動和安全生產檢查;
第六條針對車間生產情況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解決,對本車間不能解決的要及時上報;
第七條組織制定和執行安全技術措施方案,并經常到現場指揮,保證安全生產;
第八條發生安全事故時,要緊急搶救,保護現場,立即上報并查明原因,接受教訓,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重復發生;
第九條領導車間、班組安全活動,負責編制安全技術計劃、措施和安全操作規程;
第十條對新工人、調換工種員工進行安全教育;
第十一條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安全檢查,參加對危險作業點、重要部位和設備的檢查,制定消除事故隱患的措施,對發現的問題要監督整改;
第十二條對臨時性危險作業的安全防范措施負責督促實施;
第十三條負責輕傷事故、未遂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十四條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時,要會同安全生產部、技術部等部門編制作業指導書。打通工藝流程后,立即組織制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保證員工有章可循。
2、車間班組長的安全生產職責
第十五條認真執行上級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負責本作業區域的安全生產。
__公司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3】
一、目的
設備是生產的物質基礎,潤滑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為減少設備磨損,降低動力消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設備安、穩、長、滿、優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圍
1、本制度內容包括設備潤滑管理職責,油品的貯存與保管,潤滑用具的管理使用與過濾標準,潤滑油品的使用,設備潤滑油(脂)標準和廢油品的回收。
2、本制度適用于硫磺車間設備的潤滑管理。
三、職責
1、車間職責
1.1車間設備員負責全車間的設備潤滑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負責建立潤滑相關臺賬。
1.2 負責組織本車間職工認真學習設備潤滑手冊,貫徹執行設備潤滑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員的潤滑管理水平,并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操作人員對潤滑管理規定的執行情況。
1.3 負責制定本單位的潤滑油品消耗定額,按時提出年、季、月潤滑油品的使用計劃。
1.4 認真填寫設備潤滑檔案和“五定”,負責提出有關潤滑油方面的改造措施和革新方案。經設備部審核后組織落實。
1.5 嚴格執行“三級過濾”和潤滑“五定”,負責本單位潤滑油品及用具的管理和使用,按規定時間對在用油品提出檢驗分析申請。本裝置的潤滑必須有專人管理。
1.6 經常檢查設備的潤滑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向有關部門報告處理。
1.7 負責本單位不合格油品的回收工作。
2、班組長職責
2.1認真組織班組成員學習車間潤滑管理制度,提高班組人員的設備潤滑管理水平。
2.2檢查督促本班設備操作人員做好設備潤滑及潤滑器具的保管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作好記錄。
2.3保證本班一級過濾潤滑油桶油位在1/2以上并做好交接班。
3、操作人員職責
3.1 嚴格執行設備潤滑管理制度。做到“三級過濾”和潤滑“五定”。
3.2妥善保管并認真維護好潤滑器具,做到經常檢查,嚴格做到專油專具,定期清掃,并納入交接班內容。
3.3按規定定期補加或更換潤滑油(脂),認真做好加、換油記錄,做到無油不啟動、低油位不開車。
3.4 按時檢查濾網、油位、油壓、油溫和油質,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報告。
3.5 經常檢查潤滑部位的溫度情況,軸承溫度應保持在規定指標內。
3.6 對自存自用油品要定時檢查,認真交接,對固定式油桶(箱)應按時脫水。
3.7 常用閥門絲桿螺母之間,要定期注油〔脂)潤滑,不常用的要用油脂封閉。
3.8 按規定將廢油回收到指定位置的指定容器,認真做好廢油回收工作。
四、潤滑油(脂)儲存和保管
1、車間下設潤滑站,潤滑油站由當班保證潤滑器具和地面的衛生清潔
2、潤滑油站要采取通風措施,冬季做好保溫
3、潤滑油站內嚴禁動火,潤滑油站附近要有消防器材并做好標示
4、入庫油品必須有合格證,庫存三個月以上時應檢驗,不合格油品應及時進行處理,直到再次檢驗合格為止。對車間入庫的油(脂)要及時建立臺賬,注明名稱、代號、入庫時間,并作好分類、分組保管。
五、潤滑器具管理與過濾標準
1、車間按照各崗位用油實際情況配齊應有的潤滑油具,基本用具有:領油大桶、固定式油捅(箱)、抽油器、提油桶、油壺、接油盤、過濾漏斗、油脂桶、油脂鏟、油脂槍等。
2、各潤滑用具應標記清晰,專油專用,定期清掃。一般情況下,領油大桶、固定式油捅(箱)每三個月清掃一次;其余各用具每周清洗一次;用具各部的過濾網要班班檢查,及時清洗。各用具使用或清洗后,應按指定地點放置整齊,嚴禁隨意放置,以免丟失或損壞。
3、各崗位的潤滑油具由當班班長及使用人員負責管理和維護,交接班時做好交接
4、在用的潤滑器具一定要保護好過濾網,由車間定期每月指定當班清洗過濾網
5、設備潤滑的潤滑油(脂)必須符合裝置的潤滑工工藝條件要求,不得亂用、混用;容器換裝不同種類、不同牌號的油品時,必須按規定徹底沖洗干凈,方可改裝別的油品。
6、潤滑油的濾網要符合規定:壓縮機油、機械油所用過濾網,一級過濾網為60目,二級過濾網為80目,三級過濾網為100目。
六、潤滑油使用
1 設備必須按規定要求用油,不得任意濫用和混用,不合格油品不準使用。設備潤滑用油見附錄A(補充件)或設備說明書。設備所用潤滑油的規格、數量、潤滑點、加油時間及加油周期等,必須嚴格按照“三濾五定規定”執行
2 因操作條件改變或規定油品缺乏,需變更油品時,應報有關部門及主管領導審批,車間不得隨意更改。
3 潤滑油品代用必須符合同等質量或以優代劣的原則,規定油品得到供應后應停止代用。
4 如需要更換不同型號的潤滑油品或油品經檢驗不合格需要更換時,應先將原油品清除干凈,然后再加入新油品。
5 新安裝設備第一次(跑合期)投入運轉的一般設備,應在15~30天內更換一次新油;正常運轉時,換油周期應根據工作條件、潤滑油檢驗報告而定。
6 具有獨立潤滑油系統的大型機組檢修后,潤滑油循環一定時間,經檢驗合格,方可試車或投入運行。
7 運行中的大型機組潤滑油應每月檢驗一次,條件惡劣或運行后期應適當增加檢驗頻次,應化驗黏度、水分、機械雜質、閃點、酸質,如有一項指標不合格,應及時處理。潤滑油的檢驗報告要妥善保管,以備查詢。
8、發現漏油、跑油時要及時查出原因,上報車間,立即消除并作好記錄,禁止跑油、漏油
9、主要、大型運轉設備換油時,應該在車間設備管理人員監督下進行,并按規定記錄在設備檔案。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4】
一、生產管理
1、斷料扣罰50元/次;
2、斷紙管扣罰30元/次;
3、字跡不規范、外包裝印字模糊,捆扎不規范及紙管兩端外露不一致扣1元/次項;字跡工整仿宋化、捆扎規范、印字清晰給予適當獎勵。
4、外包裝皮用錯、填寫漏項、內外不一致扣罰10元/次項;
5、交接班各種記錄內容真實不能漏項,違反扣罰1元/次;字跡工整規范的給予適當獎勵。
6、料袋倒完后不允許有料粒,違反扣罰1元/袋;
7、地面不許有落地料,料袋破損漏料必須及時清理違反扣5元/袋;
8、倒料袋、鉤刀、線繩不允許放在混料缸上,違反扣5元/項;
9、鉤刀以舊換新,丟失扣罰10元/個;
10、原料庫房落地料清理不及時扣10元/次;
11、流滴母料、減霧母料,必須密閉存放,違者處罰100元/每次;
12、與組裝過道料粒由質檢班負責清掃回收。
13、料車及料袋上嚴禁職工坐、臥,違者扣罰10元/人;
14、料車運行中嚴禁站人違者扣罰10元/人;
15、紙管禁止拆垛,抽取必須從上至下依次取用;紙管區垛外不允許有零、散紙管違者處罰班組5元/根;
16、造粒區紙管按規格5根一捆,放到規定位置,違者處罰計量班5元/根;
17、廢品膜按質檢員指定位置成經緯碼垛,零散廢膜疊好,按質檢員指定位置碼好違者罰款20元/次,班長承擔連帶責任;
18、下雨天嚴禁用廢膜做雨具違者處罰20元,班長承擔連帶責任。
19、電子秤每班校對一次,由當班主操負責校對,晚間不準以磅秤為準。并且記錄在交接班記錄本上,有主操簽字,有漏校者罰50元/次。
20、各設備工藝記錄由主操負責,每小時記錄一次,忘記錄者罰10元/小時。
21、物料領用由當班混料工按照配方到庫房領取,母料領用則必須由班長帶混料工到庫房領取,多用或少用發現一次處罰50元。
二、職責分工
1、導布輥上油墨二牽以上歸主操清理,二牽以后由卸軸工清理。
2、大1#、大2#二牽輥上油墨必須打開牽引輥清理。
3、大3#收卷輥上油墨必須在輥西側清理,決不允許在牽引輥東側清理。
4、膜面外觀質量由卸軸人員負責巡檢,褶皺、標識不清、剖刀位置等直觀質量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向班長和主操匯報、及時調整至合格。
5、停車清理模口由上料、卸軸人員清理,班長或主操監護檢查。
6、當生產中兩臺大車或小車同時出現問題停車時,應按照先開大車后開小車,兩臺大車應由班長和一名主操各自帶領本車上料、卸軸人員進行處理,待具備開車條件后在最短時間內開車。在設備完好沒有特殊情況下不能超過30分鐘,否則每次處罰50元。另一名主操做好運行正常設備的巡檢、檢斤、填寫碼單、外包裝質量控制等工作。
7、為了加強臨時工人的責任心,從每月600元工資中提取300元進行掛產考核,即:(300元×臨時工總人數)/總產量=每噸掛產錢數×班組總產量(噸)=班組掛回總額/班組臨時工人數=個人掛產工資。
8、交班時必須移交運行正常的車臺數,延時開車造成的廢品歸本班組,否則處罰100元。當班質計員必須交接清楚后再離崗,否則處罰質計員20元。
9、以上管理規定及條款由車間領導及考核小組負責執行。
10、車間領導每天有一人值班,必須參加四點、零點的交接班。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5】
為了創造干凈、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車間主任負責對車間所轄區域劃分成若干片區分配給各班組承包負責,班長負責指揮、協調、監督、帶領本班員工隨時對自己負責區域進行日常清潔、整治;車間組織對各責任片區進行檢查、評比和考核。
第二條、整理清潔標準可按本規定和其他專項規定要求執行。
第三條、車間工作人員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服工作鞋必須保持整潔干凈,要防止交叉污染,發現或懷疑有傳染性疾病時,應及時就醫。
第四條、要保持操作區地面和墻壁無垃圾、無污跡,門窗無積灰、無污跡,工作凳放置在制定位置并擺放整齊,電纜溝要保持清潔。
第五條、控制臺無積灰,臺面干凈,臺面上只能放置與工作有關的記錄本、當班分析單和傳達文件等物品,不能堆放其他物品。
第六條、通訊設備、飯盒、水杯等個人工作生活用品要收拾整齊,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第七條、各班工具箱要保持整齊干凈,公用工具要定位擺放,報廢工具要及時處理,無關物品不允許放在工具箱內。
第八條、污水溝要保持清潔、通暢。
第九條、車間油桶要在專屬的區域內擺放整齊,好油桶、廢油桶、空桶要區分放置。
第十條、操作時產生的垃圾和灑落的物料當班人員交班時要清理干凈,禁止推至下一班。
第十一條、各槽罐、機泵、管線等設備表面干凈無油污,操作中造成設備污染的要及時清理干凈。
第十二條、各種操作工具、運送工具、輔助材料等均按指定地點整齊擺放,并保持其清潔。
第十三條、未使用的工具、材料要堆放整齊,并且要與回收材料區分開。報廢的材料要送到指定地點整齊存放。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6】
1防火巡查檢查制度
(一)、建立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自職責,落實巡查檢查制度。
(二)、檢查中發現火災隱患,檢查人員應填寫記錄,并按照規定,要求有關人員在記錄上簽名。
(三)、檢查部門應將檢查情況以書面形式及時通知受檢部門,受檢部門負責人應按通知要求及時整改火災隱患。
(四)、對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未按規定時間及時整改的,根據公司規定給予處罰。
2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一)、廠內的車間、倉庫、宿舍的安全出口門、疏散樓梯、疏散走道的寬度必須按規范設置。
(二)、所有的疏散出口、樓梯、走道必須配置相應的應急照明和疏散標志。
(三)、上班時、生產車間、倉庫應保證安全出口暢通,安全出口不得上鎖。
(四)、車間、倉庫應按規定存放物品,不得堵塞通道。
(五)、各部門負責人應按規定定期檢查疏散標志和應急照明設施是否完好,發現損壞及時維修。
3消防安全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員應盡職盡責,如有發生火災事故,應按有關預案及時處理,并報告有關部門。
(二)、值班人員應記錄下當班情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值班人員每日應觀察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自檢情況,發現故障應及時排除,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4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應嚴格實行用火用電的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二)、用電安全管理:
1、嚴禁隨意拉設電線,嚴禁超負荷用電。
2、各車間下班后,該關閉的電源應予以關閉,否則安全部將對責任人提出處分。
3、禁止私用電熱棒、電爐等大功率電器。
(三)、用火安全管理:
1、嚴格執行動火審批制度,動火作業前應清除動火點附近4米半區域范圍內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或作適當之安全隔離,并準備適當種類、數量的滅火器材隨時備用,結束作業后應立即放回原處。
2、如屬在作業點就地動火施工,應離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動火作業必須保證一人在下方專職負責隨時撲滅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5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一)、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應有專用的庫房,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設施。
(二)、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應分類、分項儲存。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應分隔存放。
(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入庫前應經檢驗部門檢驗,出入庫應進行登記。
(四)、庫存物品應分類、分垛儲存,每垛占地面積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與垛之間不小于一米,垛與墻間距不小于零點五米,垛與梁、柱的間距不小于零點三米,主要通道的寬度不小于二米。
(五)、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存取應按安全操作規程執行,非工作人員隨意入內。
(六)、易燃易爆場所應根據消防規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設施的維護保養工作。
6生產車間安全意識管理制度
(一)、下班前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水電氣,確保所有電源都已切斷后方可離開。
(二)、電氣設備和線路要定期檢修,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三)、儲存燃氣的庫房,應嚴格按照消防規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防靜電措施。
(四)、消防設施、消防器材應定點存放、定人保養、定期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存檔。
7車間消防安全生產“十不準”
(一)、不準在車間內吸煙,擅自進行明火作業。
(二)、不準占用疏散通道。
(三)、不準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裝柵欄等影響疏散的障礙物。
(四)、不準在生產工作期間將安全出口大門上鎖或關閉。
(五)、不準隨便動用消防器材。
(六)、非機修人員不準擅自拆裝機器設備。
(七)、不準無證上崗操作危險機臺。
(八)、故障設備未修好前,不準使用。
(九)、上班時間不準怠工、滋事、打架或擅離職守。
(十)、不準赤膀赤腳進車間,不準帶小孩進車間。
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記錄【篇7】
機修車間是擔負全廠的機器、設備正常運轉的責能部門,要使全廠機械能正常運行,不出任何故障或事故,保證安全生產,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必須做到:
1、日常開動的機械設備必須由專人負責保養工作,做好定人、定設備、定保養間隔時間及記錄。
2、保養及維修設備必須做到有記錄,每臺設備有檔案。
3、機械設備的潤滑部位,必須定期添加適合于設備使用的潤滑油、脂,每位機修工必須全面了解各設備的潤滑部位。
4、日常的一、二級設備保養通常由跟班轉機修工執行,設備大保養則由設備科組織實施。
5、設備的大修計劃應由設備部門提出申請,生產車間會同協商,并由廠長決定,由計劃科安排實施,機修中必須做好記錄,包括內容,參加人員姓名,設備須調換的各種部件,以備查考。
6、設備大修保養后,應由生產車間與設備科共同檢查,并辦理移交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