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管理制度
實驗室即進行試驗的場所,是科技的產出地,國家對試驗室投入非常大,所以必須有良好的制度去約束管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實驗室管理制度模板,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實驗室管理制度【篇1】
一、注意安全,不能帶電操作。
二、任何儀器儀表設備、未熟悉其使用方法之前不得使用。
三、為保證儀器設備及實驗線路的安全,接線后須經老師檢 查后方可通電。
四、接通電源前必須肯定無人觸及電路的導電部分,并通知 參與實驗的全體人員。
五、使用任何電源時必須先了解其電壓值,接換電路時必須 先斷電源。
六、在實驗過程中發生事故時,切勿驚慌失措,應立即切斷 電源,保持現場,報告指導老師。
七、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及時報告老師,并有秩序迅速撤離現場。
實驗室管理制度【篇2】
一、每一實驗場所必須制訂值日生輪流表,值日學生必須要對當 天衛生負責。
二、值日生要求認真負責,每天要拖地一次,擦凈工位及公用設備。
三、實驗室每周五大掃除一次。 四、實驗室所衛生要求做到:
1、門、窗、墻壁、天花板、電扇、燈具無污跡,灰塵和蜘蛛網等。
2、所有實驗設備上無鐵屑、灰塵廢料、污跡等。
3、實驗材料、廢料、工件、設備擺放規范整齊。
4、實習工位上,工量具及工件,保持清潔、整齊。
5、講臺及黑板保持清潔。
6、實驗結束后,對所有設備進行保養。
五、實驗學生必須保持自己的工位清潔、整齊,每天至少清理兩次 (中午及傍晚) ,帶班教師必須對每天的衛生工作進行安排、監督。
實驗室管理制度【篇3】
一、任何人不得隨意變更實驗室用途,將安排用于教學、科研的 實驗室場地改為生產或商業用途。未經學校主管部門批準,不準擅自 改變實驗室的功能,如要改變實驗用房的功能,應向學校主管部門申 請獲準后才能實施。
二、未經學校主管部門的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出租、出借實驗 室給個人或外單位使用。私自出租出借的,一經發現,將追究實驗室 管理人員的責任,當年考核定為不稱職。
三、本單位教學和科研使用實驗室,其使用面積按照《廣東工業 大學實驗室用房標準和使用辦法》計算,并按照該文件的規定進行實 驗室內部分配。
四、為完成科研課題向本中心借用實驗室或場地,應按照廣東工 業大學實驗室用房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借用手續。 項目完成后應按時 歸還,不得拖延或拒不歸還。
五、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內部或外部結構。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 間隔。
六、不得擅自拆、加裝室內電源。不得超負荷用電。
七、大型或超重設備、有激烈振動或沖擊產生的設備上樓必須核實、批準。
八、不得將家具、雜物或設備放置在走廊、通道、樓梯等場所或 將公共場所改為實驗室。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
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賠償辦法
一、低值易耗品指玻璃器皿、實驗器件 200 元以下的小型實 驗儀器、及實驗所需的其它物品。
二、對丟失或因質量問題、學生操作不當及其它原因損壞的物 品均須登記造冊,作為下學期補充的依據。
三、凡丟失物品,均按物品的原值全額賠償。
四、由于操作使用不當損壞的物品,按以下規定賠償:
1.價值在 5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后全額賠償;
2.價值在 50 元以上,1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后按物品原 值的 50%賠償;
3.價值在 150 元以上,2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后按廣東工 業 大 學 《 低 值 耐 用 品 管 理 制 度 》 的 有關 條 款 執 行 ( 即 按 原 值 的 60%-100%賠償) ;
五、學生所賠金額均由實驗指導教師負責收取,并由實驗教 師填表,學生簽名, 學期末統一交院教學管理處,用于低值易耗品 的隨機補充。
六、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實驗室管理制度【篇4】
一.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應符合相應的醫藥潔凈室設計規范和驗收要求。
1. 操作室潔凈度應符合潔凈萬級要求。
2. 操作臺潔凈度應符合潔凈百級要求。
二.微生物實驗室的使用:
1. 微生物實驗室使用前應確保操作室的潔凈程度。
1.1.使用30分鐘前應先開啟操作臺及操作室的凈化和消毒系統,關閉消毒系統后10~15分鐘再進入操作室;操作結束后,開啟消毒系統30分鐘后再關閉消毒系統和凈化系統。
1.2.試驗開始前應做好相關試驗的準備工作,確保在試驗過程中不離開操作室。
1.3.進入操作室的任何東西外包裝均需消毒處理。
1.4.與試驗樣品接觸的任何器具均應預先滅菌處理。
1.5.清潔消毒用器具應專室專用,不得混用。
2. 微生物實驗室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潔凈工作區域凈化控制規定。
2.1. 保持個人衛生,不得佩帶飾物,不得涂抹化妝品。
2.2. 室內應穿戴專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2.3.手部應進行2次消毒,宜帶無菌手套。
2.4. 在操作中,操作臺面應墊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臺面。
3. 試驗操作中應進行沉降菌檢測,以便判斷操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3.1.在進行微生物試驗時,在操作區域左、中、右分別打開3個培養平板直至試驗結束,關閉平板。
3.2.大豆酪蛋白瓊脂培養基(TSA平板)倒置于30℃~35℃的培養箱中培養;沙氏培養基(SDA平板)倒置于20℃~25℃的培養箱中培養。
4. 不同的微生物試驗項目不得在同一時段同一區域操作臺中進行。
4.1.產品初始污染菌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2.工藝用水微生物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3.有菌培養物試驗必須在陽性菌接種室生物安全柜內操作。
三、微生物實驗室的維護:
1. 微生物實驗室應定期清潔消毒。
1.1. 每次操作前用消毒液擦拭臺面。
1.2. 每次操作結束,做好清場,不遺留本次試驗用具和物品。
1.3. 每次操作結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臺面、消毒燈、操作臺內外表面、操作室門把手等凸出面及輔助房間的地面。
1.4. 每月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室及輔助房間的墻面、門窗及門頂和房間頂棚、操作臺底部。
2. 定期按潔凈室控制要求檢測房間及操作臺環境潔凈度,視檢測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
2.1.微粒濃度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50%,重新大掃除;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80%時,如通過大掃除還不能下降粒子數,則應考慮更換高效過濾器。
2.2.沉降菌超過相應等級要求或發現芽孢菌或真菌,用化學試劑熏蒸。
2.3.大掃除或熏蒸后應再次檢測,以證明環境符合潔凈度要求。
四、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
1. 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應按微生物檢查用培養基制備操作規定配制和滅菌。
2. 脫水培養基應放置在低溫、干燥、避光的柜內。
3. 使用前應檢查配制好的培養基容器和蓋子是否完好、內容物是否有污染。
4. 配制好的培養基應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使用。
4.1. 配制好的培養基保存需包裝,防止污染。
4.2.配制好的液體培養基一般在三周內使用;平板最好現配現用,同時設3個空白對照,如果冰箱保存不易超過一周。
4.3.配制好的培養基不能儲藏在滅菌柜中,也不能儲藏在0℃或0℃以下環境中。適宜的溫度為2℃~25℃。
4.4.配制好的培養基再融化只允許一次,以免過度受熱影響培養基的靈敏度。
4.5.在水浴中保溫的培養基不得超過8小時,使用前注意容器外部的干燥清潔。
五、微生物實驗室用菌株:
1. 工作用菌株均應來自認可的機構。
2. 工作用菌株傳代應不超過5代。
3. 工作用菌株保存于冰箱冷藏室中,適宜的溫度為2℃~8℃。
4. 菌懸液制備后應在2小時內使用,如保存在2℃~8℃環境中,應在24小時內使用。
5. 帶菌培養物需進培養箱培養時,應在陽性室傳遞出來前對容器外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六、微生物實驗室廢棄物的控制:
1. 染菌培養物及菌懸液在丟棄前應在陽性室內完成銷毀工作,合適的方法是121℃30分鐘高壓蒸汽滅菌處理。
2. 接種環在使用后立即在火焰上燒灼處理。
3. 接觸菌液的塑料吸嘴使用后應立即泡入中效消毒劑溶液內,40分鐘以上。
4. 未長菌的培養基或過期的培養基在丟棄前應進行去營養處理,可以選用121℃30分鐘高壓蒸汽滅菌。
七、 應做好微生物實驗室相關工作的記錄:
1. 操作室及操作臺的使用清場記錄。
2. 操作室及操作臺的定期檢測記錄。
3. 操作室及操作臺的定期清潔消毒記錄。
4. 培養基的采購、使用記錄。
5. 工作用菌株的采購、傳代、銷毀記錄。
6. 滅菌器的滅菌記錄。
7. 廢棄物的處理記錄。
實驗室管理制度【篇5】
一、目的
規范實驗室的文件管理制度,確保檢驗和實驗數據結果準確、可靠,保證檢驗和實驗質量。
二、適用范圍
理化實驗室內所有記錄、文件資料。
三、細則
1、 化學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的文件、記錄各自分開管理。
2、 各實驗室內所有的文件按類別分為內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內外文件分開管理,建立《內部文件發放清單》和《外部文件接受清單》;資料文件(包括儀器說明書)應單獨管理。
3、 實驗記錄要整潔、大方,不能涂有墨塊,實驗數據必須用鋼筆或簽字筆如實填寫,如需要改動,只能在原來的數據上劃平行的兩根橫線,再填上改動后的數據,并由改動者簽名。
4、 實驗記錄保存方法:每月最后一天對各項原始記錄收集整理,按類別封存,貼上標簽,注明記錄名稱、月份;每年最后一天將各月記錄分類收集整理,分類封存,并貼上標簽,注明記錄名稱、年份。
5、 原始記錄保存期為五年,到期后應按規定及時處理,經過處長和總監批準后,由各實驗室保管人員負責銷毀。
6、 實驗室出具的所有正式報告,需要編檔管理,以備日后查證,管理辦法同第4、5條實驗記錄保存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