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
在紅色故事中汲取能量,讓紅色基因不退化、不變異、不失傳。用紅色故事做培訓的好“教材”,這是傳承、是智慧、是敬畏、是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鑒!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1)
有一個叫鐵頭的男孩。他有個雙眼皮、大眼睛、圓臉盤,薄嘴唇,年紀才十四五歲。他天天盼望著加入八路軍當騎兵,拿著馬刀,騎著大馬,在戰場上與騎兵一起拼殺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報的過程中,憑自己的智慧與勇敢,小鐵頭赤手空拳奪過了日軍中隊長的大洋馬,參加了八路軍,加入騎兵;在李指導員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為一名英勇的八路軍騎兵戰士。
鐵頭和其他戰士一起抓漢奸、殺鬼子、攻城池,屢立戰功,使他在戰火中、馬背上迅速成長。趕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騎著大洋馬隨著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一起夜渡黃河,向南挺進,繼續為解放事業做貢獻。
這是紅色經典《小鐵頭奪馬南征記》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這本書,我被小鐵頭大智大勇徹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看見許許多多像鐵頭的一樣擁有強烈愛國之心的革命先輩;為了趕走侵略者,創建新中國,無論多少困難擺在眼前,他們都毫無畏懼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對敵人充滿著仇恨,但對自己的親人同胞都充滿熱愛。如機智勇敢的小嘎子,臨危不懼的王二小,英勇善戰的小飛虎隊……他們都跟鐵頭一樣小小年紀,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年代勇敢地打擊敵人,保衛國家。正是他們的奮斗和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幸福的陽光下成長;雖然不能體驗當時的情境,但應該多閱讀一些像《小鐵頭奪馬南征記》的“紅色經典”了解歷史,親近英雄,思考責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一角的含義,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代代相傳;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排除萬難努力學習,長大了為國家多做貢獻。“咱鐵頭能行!”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少年都能行!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2)
__戰爭中,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曾當過兒童團團長和民兵,被評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作戰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__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后,于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占3個陣地后,受阻于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在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的情況下,為了戰斗的勝利,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占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后,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范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并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3)
《視死如歸的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__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共產黨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1946年秋,__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__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4)
《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邊上,有個村莊叫“鬼不靈”。村上有個孩子叫張嘎,他一心想當八路,想繳一把真槍,有一位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老鐘還特地為嘎子削了一把木頭槍。
張嘎只有一個惟一的親人——奶奶,他愛奶奶,因為奶奶對他無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為奶奶竭盡全力維護著八路軍,生活雖然艱苦,卻充滿著幸福。但是,奶奶為了掩護隱藏在他們家里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鐘,慘死在敵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敵人摧毀了,嘎子最敬愛的老鐘叔也被敵人抓走……同學們,你們想想這一切,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悲慘的啊!
張嘎是個可愛的孩子,他勇敢剛強,在敵人面前無所畏懼,表現出威武不屈的精神。當老滿父子為掩護他而遭受偽軍的毒打時,他敢于大義凜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著有力地告訴敵人:“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八路軍,跟他們沒有關系!”當他被敵人關在炮樓里進行拷問時,他敢于勇猛地咬著敵人執著皮鞭的魔手……
同學們,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從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我們也同樣可以把他的精神運用于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困難勇于克服,不怕挑戰,不怕挫折。
同學們,在戰爭年代,小小年紀的嘎子就不怕犧牲,打鬼子。而我們現在處在和平年代,更應該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建設祖國。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于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那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5)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無數英烈不斷涌現,這其中便有王若飛。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若飛雖出生于一個封建腐敗的大戶人家,卻思想激進。這也與他自小便遠離家族,與辦新學的舅舅生活在一起有密切聯系。
少年時期的王若飛便上進好學,更有凌云壯志,同時又堅韌勇敢,參加過辛亥革命臨時學生保衛隊。革命所產生的一縷讓人猶如醍醐灌頂般的光,照進了王若飛的生命里;不久后,他也將成為那縷光,照亮世間迷茫之人。
1922年秋天,26歲的王若飛,終于如愿以償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王若飛領導了上海南市區的武裝起義并大獲全勝,之后在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中領導的江蘇武裝斗爭雖然以失敗告終,卻也如刀如斧,深深刺痛了國民黨的心臟。王若飛忠于黨,竭盡全力,用盡一生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作貢獻。可這樣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好共產黨員,卻在50歲那年,乘坐被敵人動過手腳的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遇難。“天地英雄氣,天地尚凜然。”無數像王若飛一樣的革命先烈為國家與民族鞠躬盡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今,我們將擔起強國之重任,發奮圖強,向先輩學習,為祖國的長卷添上更加鮮艷而厚重的一筆。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6)
紅色經典浩如煙海,有經典故事,也有經典論著;革命英雄也很多,例如: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鬼子出動了三千五百人馬,氣勢洶洶的向易縣西南的狼牙山地區圍過來,他們夢想著把當地的八路軍一網打盡。但七連六班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壯士幾經輾轉消滅了50多個鬼子,最終把日寇引到一個叫牛角峰的陡峭山峰,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任務。子彈打光了,干糧也吃完了,日軍沖上來要抓活的。誓死不當俘虜!五位壯士高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勇敢地跳下山崖。
所幸地是,葛振林和宋學義在下落過程中掛在了樹上。第二天,鄉親們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們救了回來。一想到其他三位戰友光榮的犧牲了,他們痛苦地流下了眼淚。五壯士視死如歸的精神一直激烈著人們奮勇前行。直到現在,當地人們一提到他們,都會激動地說,他們還活著,和狼牙山肩并肩站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令我感慨萬分。日本法西斯公然與中國人民為敵,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國家的太平。那鮮紅的五星紅旗,難道不是革命英雄們用鮮血染紅的嗎?狼牙山五壯士是許多英雄中的一員,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敬仰。他們所表現出的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必須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必須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勵前行,好好學習,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長本領,報效祖國。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7)
邱少云(1926~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他出生于重慶市銅梁縣少云鎮玉屏村邱家溝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萬惡的舊社會、邱少云九歲喪父、十一歲喪母、十三歲就開始了長工的生涯,受盡了地主豪紳的壓迫和剝削。1949年4月,黨反動派作垂死掙扎,妄圖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窮人當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賣、被強迫捆邦拉去當了壯丁。
苦難的童年生活、悲慘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1948年,劉鄧大軍奉黨中央__同志命令揮師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應,四川獲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勞苦大眾獲得了新生,太陽出來了,來了救星共產黨,邱少云作為解放兵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韓國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鋒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
12日上午,敵機向他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8)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
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__在指揮全國戰局之余,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9)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__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
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軍委干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
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里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
后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只,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從容地過了江。
擔任后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后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云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并于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
兩天以后,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紅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了。
革命英雄先烈紅色故事500字(精選篇10)
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后,由于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饑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
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后,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
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