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演講個人總結
總結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減少重復勞動,共享信息資源,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寫師德演講個人總結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師德演講個人總結下載,供大家參考。
師德演講個人總結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大家好!
作為僅僅踏入教師職業三個多月的新老師,來談我的師風楷模這個話題,我自感慚愧。開學到現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沒有大事跡,只有芝麻大小的愛。同時,孩子們給予我的愛,也在艱苦的工作環境與孤獨的夜晚中溫暖了我!
在偏遠的基層學校,每天面對的是一群鄉村小學生,我了解到,他們中很多是留守兒童,一年難得見父母幾次;還有些學生,他們的父母、監護人文化水平低,給孩子輔導作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學生家住在半山上,上學的道路比較崎嶇;看見最多的是爺爺奶奶接送,有的學生午飯由家人送到學校,在寒冷的季節,路途教遠的,等送到學校時,飯都有點涼了。他們的衣服不是很潔凈,是因為農村孩子平時衛生習慣較差,加之在學校他們都不怕臟、不怕累,有時甚至爭著搶著給老師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小時候沒有經歷過這些,每每看見他們的艱辛,我會備感心疼,所以,我能做的就是送上幫助、關心和尊重。
記得,開學已經兩周了,班上一位女生一直穿著那件粉衣服,衣服臟的讓人無法直視,到了第三周,她的這件衣服才終于干凈了。9月下旬的康縣,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了,別人都在加衣服,唯獨她,還是那單薄的一身。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后,我在縣城通過朋友搜集到一大包__成新的衣服送到她家。我去的時候她正熟練的幫母親做家務,我不禁在想同是7歲的孩子,城里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爭先恐后的照顧著,唯恐小公主、小殿下沒吃好、沒玩好,而她已經會做很多家務了,甚至能幫助父母干一些農活了。我的心里也倍感酸楚。
到學校后,我急忙查找了她上一年期末考試的成績,語文40分,數學20分,全班倒數第一。父親文化低,母親還不識字,沒人能給她輔導家庭作業。加之家里的農活也多,根本顧不上孩子,孩子回家還要幫忙干家務,作業常常不看題目,亂寫一通……。面對這種情況,我及時跟她父母進行了溝通,想盡快幫這個孩子補習功課。
后來,每天晚飯后,她的父母主動將孩子送到辦公室,我除了幫她輔導當天的數學作業,還幫她補習一年級的數學知識。補課的那兩周,我身心疲憊,很多常見的像“為、邊、問”這些簡單的生字都不認識,導致數學題目讀不懂,我這才知道了她為什么家庭作業總是亂寫了。
一道一年級的題,講了十幾遍,她還是聽不懂,雖然內心十分焦急,但我一直努力克制,并耐心詢問她是否聽懂,如果聽不懂,就繼續講,直到她聽懂為止。有時,我也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想過終止補習……但,每每看到她天真的面容,我還是于心不忍,只好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同時,面對這個孩子,我的那種不服輸的勁頭兒也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所以,我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拿下這塊“難啃的骨頭”。基礎知識不懂,就從最簡單的講起,練習題一遍聽不懂,我就多講兩遍,題目中有不認識的字,我就一遍一遍的教讀,并將數學題目中常見的生字摘錄出來,讓她在課余時間認讀。課堂上,上黑板做題也經常叫她,也不準學生嘲笑,并當場糾正、講解。當然,這位學生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天氣寒冷,堅持過來補課,一直到晚上9點父母才來接她回家。我布置的練習題也能堅持認真做完,不懂的、不會的及時向我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期中考試時,她的數學考了86分,我看見她很開心,臉上呈現的是從未有過的自信,全班學生都發自內心的開心,我也為她感到高興!
我雖不善言辭,看起來還有些嚴肅,卻在孩子們心中,我已經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所關心的人。這童真的一句話瞬間會將我暖化,我感動于一位家長告訴我,她家孩子聽學生說,我回家了,再也不來給他們上課了,就一直哭、一直哭。我其實是參加培訓去了;我感動于艱難的提起一桶水急步行走時,有學生跑過來,說要幫我提水;感動于一個5歲的女學生拿著半截火腿腸,開心的跑進我辦公室說:“文老師,這是我給你留下的,給你吃!”說不完的感動,讓我覺得這群像天使又像小鬼的家伙們真的太可愛了。所以,我在他們變成小鬼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也在不經意的時候給他們送上小驚喜,只想讓他們在這個冬天多一些燦爛的笑容,讓我們在這孤獨的地方彼此溫暖內心。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作為基層教師,我們不僅要提高知識技能,還要耐得住寂寞,堅守住底線,讓言教與身教相行,將愛的教育播種在每天相處、每堂課的點滴中,切實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真誠的關心與愛心,真正讓家長滿意,讓領導放心!
師德演講個人總結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年,我校新縣首府實驗學校組織的師德師風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這也包含了學校領導對我們全體教師成長的殷切希望。為期三天的學習,讓我享受了一程全新的、難忘的教育之旅。
因為內容太精彩,我時時陷入了如癡如醉的聆聽,所以,這幾天的學習筆記,我記得并不是很多,可是此刻留在我腦海中的那些美好的瞬間卻很多很多……
8月26日上午,我校榮幸的請到了超人靜——陳靜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線教師加速成長的N條途徑》的報告。整場報告聽完后,我想用這樣的三個詞語來形容我心中的真實感受:美好、溫潤、蓬勃。
她用自己純真的教育情懷、鮮活的教育事例為身為一線教師的還有些茫然的我似乎打開了一扇美麗的天窗。
從這扇美麗的天窗里,我仿佛嗅到了花香,仿佛看到了教育的藍天、白云。她讓我知道,要想真正成為一個享受教育的人,方法不是那么難,但卻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守望、去修煉。
她那滿是注腳的19年的成長歷程,再次讓我悟出了一個最真實的道理:你所看到的那“歲月靜好生歡顏”,你所仰慕的那行走在優秀之林中的灑脫自如,都是因為對抗過無數次的風雨后而沉淀下來的包容萬物的云淡風輕。
做尋根的教育,做扎根的成長。愿與"靜"同行,努力成為像她那樣享受美好的人。
難忘的,也有師德報告團等來自于鄉下的幾位老師們的情真意切的訴說。
即使環境再艱苦,可他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因為心中有自己的教育夢,所以,可以以苦為樂,這無一不是在書寫著最美的教育青春。
難忘的,還有我有幸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代表為在坐的那么多優秀的同仁們,誠惶誠恐地完成了《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兒》的簡單訴說,從而又一次勇敢的挑戰了自我。
難忘的更有像邵家國主任等教體局領導和我校的黃慶友校長、劉建良校長等各級領導們對我們一線教師的師德師風全面又生動的講解,他們那諄諄教導是希望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為師之道上都能不偏離正確軌道,走好走穩腳下的每一步,他們的那份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不容辜負。
學習不易,我們且學且珍惜。
最后,我想借程靜老師報告中的那段讓我眼前一亮的話來告訴自己,在新的學期里,懷揣美好,從心出發。
師德演講個人總結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成功系于教師,教師素質師德為先。為樹立良好師德風范,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展示教師的師德修養,學校把“責任·熱愛·奉獻”師德演講比賽作為本學期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的內容。10月28日,__位選手在學校評審小組公正公平的組織評比下,進行了激烈地角逐。在3個多小時的比賽中,參賽老師們慷慨激昂,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講述著身邊感人的師德故事,用樸實無華的話語詮釋著對“責任”、“熱愛”“奉獻”的理解。老師們將身邊的教育事跡、深刻的學習體驗、豐實的育人經驗、閃亮的教育歷程展現出來,凸顯了教師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積極向上的高尚師德與師魂,為全校教師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講。現作如下總結:
成功之處:
一、比賽態度認真。各位選手都能夠按照要求參加比賽,大多數參賽選手的演講稿背得很熟練,演講自始而終都自然流暢。
二、演講內容豐富多彩。題材多樣,事例典型,生動感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這次演講比賽的__位選手正確把握了師德與師魂的內涵,都是以愛與責任為主題撰寫演講稿,內容充實具體。老師們將自己對師愛與教師責任的感悟,通過那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教學事例,使我們看到了他們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師德與師魂、愛心與責任。
三、善于引用名言警句,善于使用排比修辭使文章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演講效果。
胡東老師演講的《幸福》,用身邊的真人實事證明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具有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黃明華老師演講的《我與夢想同行》道出了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是教師一個永恒的話題;陳艷梅老師引用“教育是根植于愛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的愛就蘊藏在平常的瑣事中,于細微之處見真情;覃偉華老師用“我普通,我平凡,但我驕傲”深刻詮釋了人生價值的真正內涵;符俊老師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使“教師”這個榮譽高高舉起,立志做一根燃燒的紅蠟燭。老師們引用且踐行著這些名言警句。孫太紅老師演講連續用了幾個排比句“奉獻是一首美妙的詩,奉獻是一曲動人的歌。”“奉獻我們的青春,奉獻我們的智慧,奉獻我們的辛勞,奉獻我們的汗水。”“在奉獻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獲得直誠。”流暢的文筆,慷慨激昂地演講,及具表現力,這些排比修辭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幾點意見:
第一,演講不是背誦,也不是朗誦,而是運用言辭表現力和肢體輔助喚起聽者感動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演講時該出口時就出口,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二,演講是用心動呼喚行動的藝術,它需要感動——感動的人、感動的事,不能讓人感動的演講不是成功的演講。感動的人和事不在于有多么的'驚天動地,而在于有血有肉,可觸可及。
第三,演講講究的是聲情并茂,不但要講,即說理,而且要演。不能只是僅僅簡單的將背誦熟悉的講稿上臺背誦一遍。
總之,演講時要用新鮮的內容,新穎的構思,獨特的角度吸引人;用細節打動人;用巧妙合理的邏輯,從不同的角度,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以理服人;要用真情感染人,用豐富的語言表演技巧強化演講的感染力;用激情激勵人鼓舞人。
最后通過各位評委的逐項打分,評選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
比賽結束后,學校王世軍校長作總結發言,既對比賽的組織工作提出了表揚,又對參賽老師的精心準備表示贊賞。他說,師愛鑄就師魂,心動呼喚行動,但愿我們這次演講能喚起大家的行動,更加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兒的事業是甜美的,葉的事業,是謙遜的垂著它的綠蔭的。為師者,需要葉的這份謙遜、無私和真誠,惟其如此,師愛才會永恒,教師的形象也才會久立于天地之間。
總而言之,本次活動開展的比較成功的。通過這次演講比賽,更好地調動和激發了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的展現了我校教職員工的良好精神風貌,也因此把我校師德建設進一步引向了深入。
師德演講個人總結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大家好!
教師所肩負的社會職責,決定了教師在道德水平上必然應高于社會的人群。教師肩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社會職責,其教育學生的手段主要是自我的知識、才能、情感、夢想和人格,其中教師的道德品質,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師僅有以自我的純潔靈魂,高尚品格去影響學生的心靈,才能培養出具有優良道德品質的新一代。我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教師。作為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日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人師表”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自我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這是我加入教學教育工作領域來感觸最深的。僅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幫忙學生提高成績,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我感覺要成為師德高尚的教師,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進取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僅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堅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教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后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師德演講個人總結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教師們:
大家上午好: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如何教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這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過程,還是教育的歸宿,離開了培養人這一點,教育也就不復存在。這句話包含著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方能興教育人"。也就是說,教育必須在"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即"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使孩子們成為"和諧的人"、"完整的人"、"全面發展的人"。
那今日的我該如何做一個教師呢古人說天地君師親,可見為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與真偽,并使人傾向于真與善,排斥惡與偽。"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職責。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著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師德不但能夠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我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所以,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如果說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應試教育,那么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恒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我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說母愛無私,其實最無私的應當是師愛。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征。
有人說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能夠說,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為自我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應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應對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御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纏萬貫,風流瀟灑,也要看到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歡樂,教師就要志存高遠,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潔身守志,獨立于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所以,做一個好教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日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本事的培養,要進一步理解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并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鉆研摸索,逐步構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課改"。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日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我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明白,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我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我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我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構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僅有這樣,才能自信地應對學生。葉圣
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教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教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樣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
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進取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我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于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能夠使學生受用終身,也能夠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系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構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日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