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支教學生總結
實習的作用有驗證自己的職業抉擇,了解目標工作內容,學習工作及企業標準,找到自身職業的差距。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實習支教學生總結,供大家參考。
實習支教學生總結篇1
為了支持農村基層教育,全面提高支教大學生素質,根據縣政府、縣教育局關于大學生頂崗實習支教工作的有關文件的部署要求,本學期我校接納了伊犁師范學院六名大學生到校頂崗支教。他們是:哈帕爾、古力納孜、吳新芹、黃霞、白捷、王娟宏。按照縣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對支教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進行了細致的安排。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在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悉心指導。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支教的六名大學生增加了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培養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同時也把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精神風貌帶給了我們學校。我校以高度的熱情和認真負責的精神,落實頂崗支教工作,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真正實現了教育教學上的互利和雙贏。現將本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樹立大學生服務意識和實習培訓為核心。
我們在工作中,始終遵循教師成長規律,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標準,著力體現大學生頂崗實習支教的特點,實事求是,結合農村教育的現狀和要求,大膽使用,關心照顧,悉心指導。我們遴選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骨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一對一,結對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老教師的思想、感悟、體會、經歷向參加支教的大學生表達了農村基層教育需要知識,更需要無私的服務行動和奉獻精神這一觀念,大學生把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精神風貌也帶給了我們學校。學校在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他們,從教學設計的書寫,作業的批改、講評,課外輔導,上課,說課,評課、議課等方面做起。除大學生和輔導老師的經常性互聽課外,校長、教導處組織了多次不定期的聽課活動,并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對大學生的“教師三本”同本校教師一樣進行定期檢查,并熱心指導。通過這次活動幫助支教大學生樹立起服務農村教育的精神,為他們成為高素質、高水平,具有自主發展能力、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創新意識的教育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在教學上嚴格要求。
六位大學生到達我校后,學校組織有關人員召開了專題會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進行了細致的安排,確定了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和教學上嚴格要求大膽使用的準則。后勤方面,學校給他們安排有專門宿舍,并提供了嶄新折疊床和日常生活用品,伙食免費,校長多次到宿舍對大學生們的生活和工作了解情況征求意見。教學工作中,支教學生和本校教師實行相同的管理辦法。9月份,支教學生到達我校后,教導處對大學生支教工作進行了研究安排,決定先由指導教師上課,支教學生聽課,通過課后評議后支教學生再登講臺的方法。經過了為期四周的以學習各科課程標準,熟悉教材、學生,聽老教師講課為主要內容的適應性學習和培訓后,我們將七、八年級兩個班的地理、歷史、小學五年級數學、四年級語文、信息技術等科目的教學任務交給了大學生,促使他們放手教學。但放手不是放任,學校要求指導教師和主管領導隨時隨堂聽課,注重教學過程管理,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指出,支教教師的教學成績既是大學生的成績也是指導教師的成績,以避免放任自流。通過我們的努力,指導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支教大學生的新知識、新理念得到了有機結合,期中考試中大學生所帶班的教學成績都有良好表現。
三、建立專門檔案,促進大學生成長。
根據大學生實習支教的特點,從上學期開始,我們就建立健全了大學生支教專門檔案,包括大學生來源,所學專業,家庭住址,特長愛好,聯系電話等。還對他們的教學業務進行了全程監管。對教學設計的撰寫,如何說課,如何評課、議課,批改作業應注意的問題都進行了專門的指導。要求大學生同他教師一樣參加學校會議,參加教研活動,參與聽、說、評課活動,并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并把支教教師的教研記錄,會議記錄,互聽課筆記,期中、期末的教學成績歸入專門檔案,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
四、收獲與感悟。
作為支教的大學生,他們一方面有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及創新意識,但還沒有做好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我們支持大學生的頂崗實習支教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使其能夠了解農村的教育現狀,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從知識上和思想上都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從大學生的使用、管理和指導上都著重體現出了這一特點。一學期將要過去了,他們說,頂崗支教是短暫的,但學習是長期的。我們希望,支教學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一定要保持不斷學習的信念,進一步加強師德培養,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一學期以來,支教大學生以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全新的精神面貌,給我們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受學生歡迎,他們和老教師一道探討教法,研究學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受到領導和教師的肯定和好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大學生支教工作。給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實習支教學生總結篇2
短期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給孩子帶來新的課堂模式,但更像是一種假期實踐,主要受益者是大學生自己。在長期的教學中,用心教學能在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20__年7月,經過短暫的教學,感覺自我意識有所提升。
我覺得條件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們,更有發揮的空間。隊里很多球員都是廣東人,他們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適應昌都的氣候條件。此外,絕大多數在平原地區一年一次都努力工作,身體無法應付,不感冒的球員,也在貴州陸續“招”上來。
生病,想家,不習慣吃飯。但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么。生活條件和原來的差距越大,當老師的想法就越堅定。
支教就是“扶心”。在支持教育之前,我想象著泥濘的操場,風雨交加的教室,衣衫襤褸的孩子。但是開學后,她面前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現代化的教學樓,多媒體投影儀等。而完善的硬件設施促使我重新思考支持教育的意義。
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參觀,我覺得我們教學的意義就是帶來了和教學設備一樣先進的理念。在我看來,支持教育除了幫助學生提高學業之外,就是“支持心靈”,“給孩子一片故鄉之外的廣闊天空”。
村子前面的山擋住了孩子們的遠視。我和同伴們“出發”、“實驗班”、“講座”等活動,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孩子不理解的世界。貴州作為一所支持教育的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家庭情況復雜,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比例高。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做個好人,不要鬧”。我和支部的其他成員一起坐了幾個小時的“迷你摩托車”,一路“溜達”到學生家里,和父母分享我的成長經歷,改變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
在我看來,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另一雙讓孩子望向山外的眼睛。清遠村的第一節課感覺還可以,但是自我評價只有60分。主要是有些事情沒有說出來,有些事情在課堂上有些緊張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掉下來。有不適合孩子年齡的東西要準備,以后要采取的形式要更直觀,互動性更強。
我真的很愛他們,努力對他們好。我從心底里為我的學生感到難過。我不知道有多少次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感動。有一次,我在操場上散步,一個小學生走過來遞給我一塊糖:“老師,給你。”我說我不吃,孩子非要給我。于是我小跑著拒絕,孩子們圍著操場追我。收到糖后,我主動提出給他拍張照。小學生拒絕我就像我拒絕吃糖一樣,他們又在操場上互相追逐。此刻,我的手機相冊里還有那張小臉。昏暗的光線下,我看不清孩子的臉是緊張還是開心。
"所有的力量相互作用。"有人說,從清遠回來后,我好像變了一個人。我也評價過以前的自己是個“莽撞少年”,當了老師教書后,長大了。
從清遠回來后,被學生感染了,所以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堅定了進一步學習的想法。此時此刻,我依然堅持和學生交換微信,回復他們學習上的困惑,偶爾成為一名“正能量導師”。對我來說,無論是這群孩子,還是曾經當過老師的學校,都是他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實習支教學生總結篇3
車子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駛進了山區,一排排翠綠的樹冠在我眼前飛舞,背景是綿延不斷的山嶺。我靠著車窗,眼前的景色融化了我的沉默,卻在我心里漾起一股激動和新奇之感。我覺得我正在投向大山的擁抱,雖然我本不是大山的孩子。
人生第一次支教就這樣開始了。然而它對于我,絕不僅僅是支教那么簡單。
村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靜的。那天下著小雨,村里稀有人煙。它安穩地睡在大山的懷里。
我們在肖叔的房子里住宿。睡覺沒有風扇,更談不上空調,晚上常常翻來覆去才好不容易睡著。煮飯是用柴火加熱的,大鍋大鏟。那幾天,我學會了燒柴,好幾次都被煙熏得眼淚直流。人生第一次做菜,炒了一盤豆腐,大家吃得還滿意,我心里偷偷地高興。當然,最讓我煩惱的該是山里的蚊蟲。即使我每一天無數次噴驅蚊水,托山里蚊蟲的福,我的雙手雙腳還是好多處中彩。
波波騎電瓶車載著師姐去買菜,回來,我心血來潮,問他怎樣開車,便推著電瓶車,自個兜風去了。在山里兜風的感覺真好,滿目樹木青翠欲滴,美不勝收。心里瞬時覺得開闊明朗了許多。
天臺上的夜空也值得一提。是肖叔告訴我能夠上天臺去觀賞風景的。大概僅有我一個人明白這個地方吧。夜晚,一個人用手機放歌,在天臺上仰望繁星點點的天空,四野寂靜,心里很空,很空。
當然爬靈山是讓人十分難忘的一天。踩在鋪滿青苔的大山石上,聽著瀑布奔騰的清脆聲音,日照讓人汗流浹背,我已深深地被大山的魅力所折服。肖叔說那是我們的人生路,沒有路,僅有自我找的路。我幾乎全程顫抖地度過,越過溝壑鉆過石洞,最終筋疲力盡。那天,我一身狼狽地喝了好多泉水。十分滿足。
講講孩子們吧。我給他們上畫畫課。男孩子調皮愛吵自然讓我十分頭疼,然而上課我依然熱情十足。孩子們還是挺喜歡畫畫。他們會親昵地向我求教,或是指出我畫得不好的地方。一些很不主動的孩子,在我的鼓勵下也愿意開始自我動手畫了。這讓我覺得上課還是十分的趣味。沒有畫畫課的時候居然還有小孩跟我說想學畫畫。這讓我信心倍增。除了上課,每一天還陪孩子們做游戲。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山村里的孩子單純得可愛、善良得動人。他們是親近大自然的孩子,他們的娛樂場所是大自然,卻不是電腦手機。這讓他們都有著跟天使的一樣活潑純潔的光環。當他們手持花枝玩耍的時候,我覺得他們美極了。
有個小孩(名叫小琳)病了,其他孩子每次見到我,都拉著我:“哥哥,我們去看看小琳吧!”
傍晚送孩子們回家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意猶未盡、不舍回家。有兩次,我送完,一個人要回肖叔家,卻發現兩個孩子在背后偷偷跟蹤我。他們一邊跟一邊調皮地嬉笑,所以我很容易就發現了。那時候心里竟悲喜交織。多么期望他們一向跟著……而自我也不想離開。突然發現,原先自我已經愛上孩子們了。
灶琳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她一向帶著我給她的風油精。期望她那被蚊蟲叮得千瘡百孔的雙腿快點好起來。
追風小子展航告訴我,他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山上兜風。我想象著我也能夠騎車到山頂上去,去俯看群山,去擁抱大風,去盡情地叫喊。
離開的那天早上,我又推起電瓶車,在這片美麗的山區里兜了一圈,放著蘇有朋的歌,憂傷地向大山告別。我想永遠記住它。
車靜靜地開走了。我會銘記著車窗外,孩子們凝視的眼睛和揮動的手。多謝你們!
再見!
實習支教學生總結篇4
能堅持到今日,感覺很不容易。因為忙,以往不止一次地想要放棄了,但咬咬牙,又硬著頭皮堅持下來了。
在出發之前,感覺什么都沒有準備好,甚至連PPT都是午睡之前臨時改的,試講根本毫無意義。可是自認為自我的應變本事很好,能夠不用備課,可是到真正上課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我太高估自我了。
去到清風實驗學校,第一個念頭就是找小煒。不明白他是不是在這個學校讀。給他發了信息,但沒有回復。
我們上課的班級是初一(三)班,學生都很活躍。我們一進教室就有一大幫學生涌向講臺,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要給他們上什么課,帶來的書能不能送給他們,等等。一向到上課鈴響了,他們還沒能安靜下來。之后小倩吼了兩聲,他們才慢慢安靜下來。之后開始我們的自我介紹,然后講課。
一進教室,就有一大幫學生涌向講臺,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要給他們上什么課,帶來的書能不能送給他們等等。一向到上課鈴響了,他們還沒能安靜下來。根據我的確定,這幫學生必須很活躍。由此,我在心里有了一點底。
上課時,先是由小倩給他們朗誦環保詩,講解垃圾的危害和分類。她把整個班的氣氛給調動起來了,很多學生搶著舉手回答問題,很是活躍。
接下來是由我來給他們演示小實驗,用廢棄塑料瓶和塑料袋制作密封夾。原本計劃請學生上臺演示,但似乎這個實驗太簡單,他們都不感興趣,所以提前進入了海報設計環節。在這個環節之中,把他們分成小組之后,每個小組都討論得很熱烈,各抒己見,像炸開了鍋一樣。但也有少部分同學靜靜地呆在角落里,一語不發。估計他們是那些平時不怎樣喜歡發言的同學。我留意到了最前面的一位女生和最終排的兩個男生,在別的同學都踴躍討論發言的時候,他們只是靜靜地坐在自我的座位上,做自我的事或看著別人。我在暗想著該怎樣激起他們的勇氣,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
走下去巡視指導的時候,很多學生都進取地向我介紹他們的想法。有幾個女生很有創意,給我介紹了很多廢物利用的例子和DIY點子,比如用塑料瓶制作霓虹燈,用報紙擦紗窗……可是當我叫她們上講臺介紹時,她們又膽怯了。幾分鐘之后,我叫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寫下他們的標語,讓他們解釋。可是他們寫的都很簡單,并且寫完就下去了,根本沒有機會交流。突發情景下,我竟然忘記了要對他們的標語進行點評,一心只想著下一個環節,怕時間不夠。有一個女生畫畫很好,短短幾分鐘她就畫出了一幅雛形的海報。這幅海報的主人公是一位漫畫女生,手中拿著一個礦泉水瓶,旁邊的垃圾箱寫著“可回收”字樣。叫她上講臺講解,她吞吞吐吐的,不敢說話。我只好給她解圍,讓全班同學鼓掌,并讓她回到座位上繼續畫。
在知識競答的時候,所有人都舉手了,包括坐在最終排的那位男生,看得出來,他是鼓了很大的勇氣才舉的手。我想著要給他一次答題的機會,到比較簡單的一道題時,他們都使勁地舉高手臂,好讓我看到。但由于問題有限,只能盡量滿足每個角落的學生,顧及全班,所以我喊了他。看到他舉手回答,全部同學似乎都很驚訝,齊刷刷向后看,期待著他的回答。他漲紅了臉,喊出了A。他一說完,所有人都沸騰了,帶著嘲笑的口吻,喊出了不一樣意見,否決掉他的答案。我點擊答案C出來后,他垂頭喪氣地坐下了。確實,好不容易舉了一次手卻答錯了,他該有多尷尬。在之后的問題中,再也沒有見到他舉手……好在所有競答題目都答完之后,還剩很多書簽。于是,我走下去分發給那些進取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他也像其他同學一樣,努力地伸出手,渴望著要得到書簽。自然而然地,我給了他一張,算是對他的鼓勵。很多沒有得到書簽的同學都吵著鬧著抱怨著。在走到那位畫畫的女生面前時,所有的書簽已經發完,而她依然在埋頭畫她的海報,似乎對周圍發生的一切并不怎樣感興趣。看到她這樣,心里真的很過意不去。在下課的時候,我走到她面前,問她可不能夠把那幅畫送給我。她驚訝地抬起了頭,受寵若驚,不好意思地說:“我還沒畫完……”“
不要緊的,我只想拿回去留念一下。”“那你回去再把這一部分涂黑就能夠了!”她說,笑了,笑得很燦爛。
在給他們班主任點評的時候,她指出了我們好的方面,說:“你們這節課上得不錯,利用圖片展示、實驗、海報和知識競答等活動,循序漸進,效果很不錯,但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在學生寫下宣傳語之后,你沒有及時給出評價,這樣,你的這個環節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第二,你在結束時沒有較深入地總結。在競答后面,你能夠插入一個總結性的PPT,然后讓學生發表感言,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我想到要評價了,可是他們寫得都太簡單,不懂該怎樣點評。”“你能夠從語言手法來,比如比喻呀、押韻呀這些。”教師誠懇地提出了她的意見和提議。
經過這次支教,我收獲了很多。
一、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讓他們融入到課堂中來。
二、對于比較活躍的學生,要給予必須的精神獎勵;對于平時不經常舉手發言的學生,必須要適時地加以引導,如果他們舉手了,不管答對還是答錯,都要及時表揚,讓他們重拾信心。
三、如果課堂上有學生提出自我的創意,必須要及時地鼓勵他們與同學分享,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四、對于課堂上學生提出的觀點、想法,必須要及時地給予評價,最終做出總結。
感覺僅有跟學生在一齊,我才會這么開心。經歷這次活動,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自我是再也離不開講臺了的。
實習支教學生總結篇5
短期支教能開拓學生視野、帶給孩子新的課堂模式,但它更像是一次假期實踐,主要受益人還是大學生自我。在長期支教中,用心教書,才能更大程度地幫忙學生。”20__年7月,經歷了短期支教后,我感到了自我意識上得到了新的提升。
我想條件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們,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所在的隊伍里,許多名隊員都是廣東人,適應昌都的氣候條件,要克服很多困難。加上工作強度大,身體吃不消,在平原地區一年都不感冒一次的絕大多數隊員,到了貴州也接連“中招兒”。
生病、想家、飲食不習慣。但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么,生活條件與原先差異越大,支教想法反而越堅定。
支教更是“支心”,支教前,我想象中的畫面,是泥濘不堪的操場、風雨飄搖的教室和穿著破爛的孩子們,但開學后,眼前的一切讓她難以置信:現代化教學樓、多媒體投影儀、等一應俱全,趨于完備的硬件設施促使我重新思考支教的意義。
而經過縝密的觀察和探訪,我認為我們支教的意義,是帶去和教學設備一樣先進的思想。在我看來,除了幫忙學生提升學業,支教更是“支心”,“給孩子一片家鄉之外的廣闊天空”。
村前的大山遮擋了孩子們遠眺的視線。我和同伴“張羅”“實驗課”、“講座”等活動,將一個孩子們不明白的世界帶到他們身邊。由于支教的貴州一所學校位于城鄉結合區域,學生家庭情景復雜,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比例較高,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做一個好人、不惹事生非即可”。我便和其他支教團成員坐上數小時“小電摩”,一路“晃悠”到學生家里,和家長分享自我的成長心得,改變他們對子女的教育觀念。
在我看來,自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成為孩子看向山外的另一雙眼睛。在清源村第一次上課感覺還行,但自我評價僅有60分。主要是有些東西沒有講出來,課上有些緊張會不自覺地落掉一些東西。還有準備的東西不太適應小孩子的年齡階段,以后采取的形式要更加直觀,互動性更強。
我真的很愛他們,想方方面應對他們好。我打心底里心疼自我的學生們。我不知多少次被孩子們的熱情所打動。有一次,我正走在操場上,一名小學生跑來遞給我一塊糖:“教師,給你吃。”我說不吃,小朋友卻非要給我。于是我就一邊小跑一邊拒絕,小朋友也追著我在操場跑了一圈。收下糖后,我提出要給他拍一張照片,那個小學生就像我拒絕吃糖那樣拒絕了我,兩人又在操場上互追了一圈。此刻,我手機相冊里還有那張灰溜溜的小臉,昏暗的光線下,我看不清楚孩子的臉上是緊張還是開心。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有人說,從清源回來之后,我像是變了個人。我也評價以前的自我是個“莽撞少年”,而經歷支教之后,我成長了。
從清源回來后,受學生的感染,我更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堅定了繼續深造的想法。此刻,我還堅持跟學生互通微信,回復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偶爾也當當“正能量導師”。對我來說,不管是這群孩子還是曾支教的學校,都已經是他記憶中不能抹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