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
現在一般都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老師們有沒有緊跟時代呢?不如展開說說自己的一些心得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例文,希望你喜歡。
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篇1】
時間似流水,轉眼間我在幼兒園工作已經兩個多月了,想想這兩個月來的幼教工作,有數不清的趣事、數不清的甜笑圍繞著我。但細細品味起來,遠不像我剛實習時想得那么簡單、愉快,而猶如老舍筆下養花之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即使這樣,我也深深地愛上了幼教,與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并不是時時處處聽老師的話,孩子們調皮打架是經常的,是非難辨的時候也是有的,有時真是讓人大動肝火,然而當我把小朋友叫到面前時,火氣也就消去了一半。瞧,他仰起那張稚嫩的小臉,瞪著一雙噙著淚水的大眼睛,撇著那想哭而又不敢在老師面前放肆大哭的小嘴巴,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緩解語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教導一番,給他抹掉眼淚,擦凈鼻涕,撫摸一下可愛的小腦袋,把他送到小座位上去。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幕,我就與孩子們的心連在了一起。
有人說“幼兒園好比是一泓沒有任何污染的、清澈潔凈的水。”那么,我們老師就是一群活動在清水里的魚,我們的每節活動、每個游戲就是一首首生動抒情、富有旋律的小詩。孩子們就像一棵小苗苗,必須從小用春雨般的雨露滋潤他,呵護他,才能使他健康茁壯地成長。是啊,真正的愛不需要語言和動作,它就在我們心中永遠存留。讓我們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奉獻出自己獨特的愛、理智的愛,讓可愛的孩子們露出更加燦爛的笑容吧!
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篇2】
站上講臺,作為一名教師,你必須明白,你身上肩負的責任,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知識,不斷地與時俱進,然后,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要當學生的路燈,照亮他們前進的路。
“做一名好教師”是每個老師一生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每個老師的天職;“關愛學生”是每個老師的靈魂和核心;“終身學習”是每個老師的不竭動力。
作為一名普通的、剛入職的教師小白,我常常在想:我真的能當好一名老師嗎?我真的可以教學生知識嗎?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中。但是,當我走上講臺的時候,看著教室里孩子洋溢的笑容,意識到,不是“我可以嗎?”而是“我必須行”。
站上講臺,作為一名教師,你必須明白,你身上肩負的責任,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知識,不斷地與時俱進,然后,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要當學生的路燈,照亮他們前進的路。
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篇3】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我覺得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課堂所要實現的目標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對于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心中始終有教學整體框架
由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并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需要教師心中始終有個教學的整體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要了解學生,教學設計合學生胃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這個實現的過程如何進行是由學生現有知識和興趣以及教師的實施水平綜合決定的,這便需要除了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之外對學生還應有比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
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對教案的實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顯然,如果你的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一“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于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除此之外,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
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篇4】
幼兒園好比一個“處處充滿愛心、時刻追求進步”的家庭:“孩子”是那些活潑可愛的幼兒,“母親”是鞠躬盡瘁、辛勤勞動的教職工,而“父親”則是指統籌安排、決策決議、勞心勞力的園務領導。“家庭”的管教管道、衣食住行等繁瑣事物正切實的反映出幼兒園工作的多面性、復雜性和細致性。如何使這個“大家庭”團結齊心、與時俱進?只有創設科學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才是唯一之道。
一、積極投身人事制度改革,從源頭上抓管理。
管理的“中心”是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轉變用人機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新型的用人機制就是要讓“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舊的“鐵飯碗”和傳統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局面。教育幼兒園于98年就實行了園長負責制,內部實行分層管理,責、權、利結合,并建立監督檢查系統,職責清楚、層層負責。崗位責任到人,經濟核算到組。在此基礎上,實行全員聘任制、轉崗聘用、優化組合等,這樣一來,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隨著教職工教育觀念逐步改變和教育思想的不斷更新,促進了園內保教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規范管理,健全機制,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上新臺階。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而教育活動的組織是實現幼兒園整體目標的手段。教師專業素質的強弱,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發展,也影響幼兒園整體教育水平。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根本保證。
(一)抓好教師“思想陣地”建設。
首先從政治思想工作做起,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如“演講會,討論課、職業道德知識競賽”等。幫
助教師深刻領會“規程”實質,端正教育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質量觀和服務觀。同時,充分發揮黨、團支部、工會的作用,豐富教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及時了解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樣,創立了良好的園所文化,增強了園內凝聚力。
要規范教師的行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以此使每一個人、每一項工作有章可行,有尺可度。比如考核制度,先確立考核標準與獎懲條例,采限自評、集體考核等多種方法,按月對教職工的思想品德、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和評價。將教職工的報酬與工作的責、質、量、績掛勾,實行優績優得,責重酬厚。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教職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各盡其責、各顯其能。
(二)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1、根據每名教師的不同能力、性格及工作需要,幼兒園采取了“全局考慮,統一安排,合理調整”的用人方法。為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實施“四結合”方式,即自學與集體學習相結合,專家講授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外出學習與園內相互觀摩學習相結合,學歷進修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相結合。同時,開避孕藥一系列科學、規范、有序有崗位練兵活動,如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和教案評比、藝術教育觀摩課、創設環境評比、六項全能競賽、教師繪畫及手工作品展等。這樣一來,多渠道、多層次,多途徑的提高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幫助教師掌握了先進的教育觀念,不斷轉化大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強化教學“中心”意識。在以班級為單位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創造條件讓教師主動發揮、大膽實踐:創設美化活動室、開辟多種活動區、組織幼兒參與社會實踐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信心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強化了園內的教學“中心”意識。
三、講究管理藝術,以愛換心、不拘一格。
幼兒園教師是由女性組成的特殊群體,而且年輕教師占了一多半,感情細膩,爭強好勝,又極具自尊是其共同特點。孟子曾說過一句話:“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工作中,園領導把自己定位在與其他教職工平等的位置上,以愛換心,真心實意的去尊重每位教師,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尤其對于年輕的教師,她們有活力、有自信、有能力,但缺乏工作經驗,這時候就要采取“引路子、交法子、壓擔子”等多種方法,積極創造條件為她們提供鍛煉、學習的機會,同時鼓勵她們把握機遇,展現自己。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應十分注重對不同能力的教師進行不同指導。對有能力、有才干的教師大膽使用;對有過失的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創造機會,讓她們及時改正;對優點和缺點各半的教師,安排在相應的崗位充分作用,“用其長,避其短”。并適時發揮群體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這樣一個既團結又有生機的集體在我園逐漸形成。
四、重視科研工作,發揮其強園、興園的作用。
幼兒園要發展,科研興園是必由之路。教育幼兒園堅持把科研興園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并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依靠和挖掘本園科研力量,組建園級、年級、班級三級網絡,每學年結全市、區、園科研課題,以年級組為單位設計具體方案。在參與科研時,領導堅持學在前、干在前,不斷學習專業理論,親自帶領骨干示范,鼓勵廣大教師參與其中,互相學習、交流。讓教師們從教育發展和自身發展的角度認識理解科研的緊迫性,喚起她們投身科研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了全園教師的科研能力。對于科研工作一方面要允許教師失敗;另一方面要熱情幫助教師克服困難,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為教師科研工作創造積極條件。對科研工作取得成績的教師堅持獎勵,使她們有一種成就感,從而發揮她們更大的創造性。同時,不斷給教師施加壓力,激發她們的創造潛力,增強教師的進取心。
教師教學工作個人心得【篇5】
抱怨是人的一種不滿心態最好的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游蕩、擾人不安。抱怨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看人、接物的表層面上,因此,當我們抱怨時,我們就遠離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抱怨越多,距離越遠。
目前,就教師而言,存在以下幾種抱怨:抱怨自己,不開發自己的潛能;抱怨工作,不獲得工作的樂趣;抱怨他人,不贏得他人的尊重;抱怨家人,不獲得家庭的幸福;抱怨壓力,不獲得前進的動力;抱怨環境,不獲得成功的奧秘;抱怨挫折,不為未來鋪就道路;抱怨當下,不活在快樂氛圍里。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喋喋不休的抱怨,注定于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生活,就要拋棄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
好工作,不如好心情。俗語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確實,愉悅快樂的心情對工作和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郁郁寡歡,那么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他們沒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每天沒有好心情,如何將快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的學習呢?高爾基曾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么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他的工作有多糟糕,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少老師一邊抱怨工作任務太多、難度太大,一邊卻有時間跟別人閑聊、娛樂,無非是想為自己的懶惰和不上心尋找各種托詞和借口。沒有本事,但是可以勤快些,到位些,晚上休息的時候回憶當天所作所為,有時候,自己會露出開心的笑臉,因為有大家的力頂,學生又進步了。
別讓熱忱遠離你。卡耐基說過:“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可見,熱忱是保持心靈滋潤的必需品,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一旦遠離對工作的熱忱,就容易心生抱怨。相反,如果你能永葆一顆熱忱的心,懷著這樣的心情去工作,那么,無論你遇到什么樣的工作任務,就不會感到疲憊、消沉、抵觸。沒有消極的情緒,你自然也不會對工作產生怨念。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備育人的智慧。
放下壓力,讓快樂與我們相伴。每天繁瑣與瑣碎的工作之余,我們會不自覺的發一些牢騷和抱怨的聲音,現在的學生,家長難管、難教、難配合,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及時的調整心態,因為累與不累,其實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正如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塵埃,蒙塵的心,會變得更加灰暗和迷茫,作為教師每天面對家長學生都要經歷開心和不開心,他們都會在心里一一落戶,事情一多,就會雜亂無章,然后心亂了,有些消極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就會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打掃塵埃,告別煩亂,把一些無所謂的痛苦扔掉,給快樂騰出空間,把事情理順,才能使壓力變為動力,使我們的工作因充實而精彩。
放下狹隘,讓寬容與我們相隨。心寬,天地就寬,在工作中,無論與同事,還是家長相處,都難免有磕磕碰碰,或者小矛盾,這是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善待他人,讓自己少一點抱怨,多一些寬容和尊重,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也就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里,才能遠離偏見,才能奏出人與人之間的生命之歌。
放下懶惰,讓夢想與我們同行。反思以往的工作,也曾迷失過,這就是所謂的職業倦怠,就像沒有備課就去教室上課,學生一個不經意的問題讓自己尷尬,看到別人取得的優秀成績,往往怨天尤人,卻不反思自己。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應有對學生生命的陪伴和提攜,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讓心靈時刻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把學生相處看做是生命的緣分,把每天的教學當作生命歷程的獨特體驗,試想,如果每個學生都懷揣夢想,都能享受童年的簡單幸福,那么三尺講臺的我們也能有大作為,狹小的教師也會海闊天空。
心若在,夢就在。生命需要夢想,有夢想才會有激情,相信能集快樂,寬容,夢想于一身的我們一定能創作出五彩繽紛有滋有味的教育。希望我們充滿正能量,雖忙碌著,卻也享受著工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