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管理制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我們該怎么擬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病房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病房管理制度(精選篇1)
1.護理副院長/副主任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消毒、隔離、一次性物品管理等制度,對全院養老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控制機構內感染有關知識的培訓。
2.設機構內感染監控人員,檢查督促本單元消毒隔離工作,養老護理人員必須遵守消毒隔離原則。
3.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4.體溫計、便器、尿壺等專人專用,若給他人使用必須先消毒。毛巾、臉盆、牙刷、剃須刀專人專用。
5.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護理每位老人前后要洗手,協助老人餐前便后洗手。
6.各護理單元應定期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床頭桌、椅每日濕式擦拭,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用有效消毒劑拖凈。抹布、拖把應分區專用,用后消毒、洗凈、晾干。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采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洗手用的肥皂或液體皂應保持清潔,可用紙巾、風干機、擦手毛巾等擦干雙手,擦手毛巾應一次一用。
7.老人出院或死亡后,居室及室內物品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對人住后患傳染病的老人,按照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并通知其托養人或親屬轉送專門的`醫療機構治療。其用過的物品、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
8.定期消毒老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人的被褥和衣服,老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月至少更換一次,如有特殊情況及時更換。臟被服不能在護理單元及走廊清點。
9.建立消毒工作記錄冊。
病房管理制度(精選篇2)
1.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2.進入室內時應衣帽整潔,帶口罩,操作前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防入專柜,過期重新滅菌。
4.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5.各種藥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名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與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8.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室內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有記錄。每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地面濕式清掃,清潔用具要專用,除工作人員及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在室內逗留。
病房管理制度(精選篇3)
1、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前后洗手。
2、醫務人員應掌握消毒劑使用方法、濃度、注意事項。
3、病房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產房、嬰兒室、普通保護性隔離室、供應室、無菌間、包袋間、燒傷病房、監護病房,每日空氣消毒60分鐘,有記錄。
4、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照射強度低于70uw/cm2須更換。
5、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等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滅菌,干燥保存,濕化瓶使用滅菌水。
6、病房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備用。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床單位必須終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換一次,遇污染及時更換。非感染性與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類分別放置,封閉運送,禁止在病房清點。
8、彎盤、止血帶用完消毒、清洗、備用。
9、各類監護儀器設備等物體表面每日清潔一次,空調過濾板每周清潔1-2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專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專人專用。
12、病房地面濕式清掃,每日清洗1-2次,遇污染隨時消毒。生活垃圾與醫用垃圾分開,醫用垃圾分類放置,集中統一處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開,有標記,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備用。
14、傳染病病人嚴格按《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實施管理。
15、呼吸機消毒按《呼吸機清潔消毒》執行。
病房管理制度(精選篇4)
1、護理部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消毒、滅菌、隔離、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等制度,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控制醫院內感染有關知識的培訓。
2、各護理單元設立醫院內感染監控護士,檢查督促本部門消毒隔離工作。
3、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潔,不戴戒指,不著工作服進食堂或離院外出。
4、護理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凡是高度危險性物品,必須選用滅菌法滅菌;凡中度危險性物品,可選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險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潔處理。
5、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適當方法進行滅菌。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來菌法;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法。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
6、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
7、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定期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先對用于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8、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定期消毒和每次使用結束后進行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氣濕化瓶內的濕化液為滅菌水。
9、以下情況必須洗手:接觸病人前后;進行無菌操作前后;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ICU、母嬰室、新生兒病房、燒傷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點部門時;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后等。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應戴手套,并洗手。
10、病房及各診療科室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采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洗手用的肥皂應保持清潔、干燥,有條件的醫院應用液體皂。可選用紙巾、風干機、擦手毛巾等擦干雙手。擦手毛巾應一次性用。不便洗手時應配備快速手消毒劑。
11、無菌容器及敷料紺每周滅菌1-2次;體溫計用后要用高效消毒劑二步法消毒(最好一次一用或專人專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應保持密閉,定期滅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針一筒一帶一墊。
12、門診、病房各室應定期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床頭桌、椅每日濕擦,保持清潔,每周大掃除一次。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即以有效消毒劑擦凈。抹布、拖把應分區專用,用后消毒、洗凈、晾干。
13、病人出院后,病室及室內物品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傳染病病人按傳染病管理制度及其護理常規執行,特殊感染病人除嚴格隔離外,其用過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等物品應燒毀。
14、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換一次,如有特殊情況應及時更換。臟被服不能在病室及走廊清點。
15、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領用、保管、使用、處理、毀形等各環節,應嚴格按照《浙江省醫療衛生機構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規范》執行,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在密閉保存的前提下,可不行毀形及浸泡消毒。
16、各具體部門、重點科室的消毒隔離管理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規范》及本規范有關科室管理條款執行。
病房管理制度(精選篇5)
1. 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進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換,保持清潔。
2. 診療,護理操作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手消毒,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癥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4.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消毒后備用。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6.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8.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9.治療室、換藥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涼干,定期消毒。
10.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準互串病房和隨意外出,到他科診療時,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門診病人應在指定地點就診。
12.護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重大問題提交院感委員會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