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擬定制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篇1】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托幼機構應當及時設立臨時隔離室。對可疑人員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隔離室內環境物品應便于實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控制傳染病在托幼機構內的續發和爆發。
一、設置標準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相對獨立,不得設在緊靠教室、食堂以及兒童易到達的場所,采光、通風、保暖設施齊全,有獨自通向園外的出口,不與其他室內區域有空氣流通。
2設立醒目的“臨時隔離室”標識,門前有閑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觀察區域。有足夠的空間供被觀察的人員使用。
3隔離室內應配備兒童床、桌椅、塑洗用具、便盆、消毒液、洗手盆、毛巾、壓舌板、聽診器、手電筒、體溫表、玩具、書籍、成人隔離衣等,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和洗手設施,隔離室用品一人一用一消。
4建立臨時隔離室管理制度,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5對臨時隔離室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進入,需在疾病控制部門指導下,對臨時隔離室進行規范徹底消毒處理。
6同一室內不能同時安排不同病種的病例。
二、工作制度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符合標準要求,每周進行常規清潔消毒。臨時隔離室由衛生保健人員具體負責,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2托幼機構內發現可疑傳染病,啟用臨時隔離室暫為隔離,隔離人不能隨意離開隔離室,在衛生保健人員的指導下,可在制定范圍內活動,并盡快前往定點醫院診治。
3隔離室的物品專用,使用后必須對墻面、地面、隔離室內物品等嚴格的消毒處理后方可再用,做到物品擺放整齊無雜物、無污染、無安全隱患。患傳染病兒童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須經過消毒再排入下水道。
4衛生保健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穿隔離衣、帶工作帽和口罩,接觸患者后必須及時洗手。
5隔離室每周進行紫外線消毒一次,照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并及時進行紫外線消毒燈使用登記。
6隔離室建立使用登記本,一旦啟用必須進行詳細登記。
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篇2】
一、嚴格消毒和防護下,減少并固化,活動空間減少并固化物品接觸,減少并因固化人員接觸——每個人:醫護,其他必須工作人員,患者,陪護,事前均清晰自己的“網格”規范,自覺參與管理。
二、病房
1. 疫情期間,隴海醫院__科病房消殺制度、物品更換制度
2. 治療區域消殺制度
3. 工作區域的消殺制度
4. 緩沖隔離管理制度
5. 病區隔離管理制度
6. 病房隔離管理制度
7. 標識與宣傳方案
8. 醫療垃圾轉運制度
三、工作人員
1. 出入病區通道及消殺管理
2. 上下班更衣制度
3. 飲食解決方法及注意事項(生活指導)
4. 大小便注意事項
5. 工作會議制度(原則上不要三人以上聚集)(查房與交接班制度)
6. 查房制度(查房與交接班制度)
7. 陪同專家查房制度(查房與交接班制度)
8. 治療操作治療(每一種詳細制度)
9. 疫情期間關于洗手的要求(如何正確洗手及標準預防
四、外出病區治療的要求,原則不外出,如化驗抽血在病房完成(醫療垃圾處理)必須外出如放射科,每個科室制度定制度(會接觸空間和物品處理)
五、患者
1. 院前流行病學了解提問,了解社區無需隔離情況(電話并記錄)
2. 不可以公共交通來院
3. 活動范圍病房
4. 飲食注意事項(生活指導)
5. 陪護人同患者,在診療過程中,陪護人盡量回避
6. 出入院路徑及辦理方法
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篇3】
一、目的
按照《關于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__〕169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__〕507號)等文件要求,醫院設置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對于就診的急、危、重癥患者,做到不推諉、不拒收、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在科學論證、充分做好防控防護基礎上,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搶救生命。
為規范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保障醫患安全,特制定該管理制度。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需要急診入院、待排查新冠疫情可能的患者收治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該病區工作人員以及到該病區會診、搶救、保潔或轉運等工作人員均應執行該制度。
三、具體要求
(一)對于急診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時,可按照接診疑似患者做好防護,先搶救治療。
(二)新收入院患者,單人單間收治,固定陪護人員,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排除新冠疫情可能后再轉入普通病區進一步住院治療,降低潛在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三)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內設置污染區、潛在污染區和清潔區,分區明確。配足必要的防護用品(詳見附件)。
(四)醫務人員進入污染區前,在清潔區穿防護用品;離開污染區時,通過緩沖間脫去防護用品,并進行手衛生。
(五)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應有明顯標識,并限制無關人員出入。
(六)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動必須在病室內完成,直到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排除新冠疫情后再轉至普通病區。
(七)醫護要及時對患者及陪護進行健康教育:嚴禁探視,不串病房,自覺規范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八)醫務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觀念,在搶救或處置不同患者時醫護人員應相對固定。如人員緊張無法固定專人時,在處置不同患者之間應立即進行手衛生,更換防護用品,緊急情況下可更換外層隔離衣、外層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九)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應符合隔離要求,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防止污染。
(十)個人防護標準應依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做好防護。
1.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按照相關防護標準嚴格執行穿脫防護用品流程,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2.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和膠靴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3.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穿防護用品前、戴手套前、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后應立即進行手衛生。
4.下班前進行個人衛生處置。
5.嚴格執行新冠職業暴露及銳器傷防范措施。
(十一)消毒要求:
1.空氣消毒:按照《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加強病區走廊和病室通風換氣,每日至少4次;治療室等每日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2次。
2.地面、墻壁消毒: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至少4次,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地面若有明顯的血漬等體液污染時,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用mg/L含氯消毒劑的噴壺對準血漬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噴灑;作用30分鐘后用一次性毛巾清潔,用后此毛巾作醫療廢物處理。
3物體表面消毒:診療設施設備表面以及床圍欄、床頭柜、家具、門把手、呼叫按鈕、監護儀、微泵、門把手、計算機等物體表面、轉運車輛、擔架等運輸工具等(使用完之后立即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有血漬體液污染時處理同前。
4.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應采用專門容器收集,使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作用2h后處理污染物。
(十二)應當盡量選擇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和護理物品實行專人專用。重復使用的醫療用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做好標識,密閉運送至洗衣房或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處理。
(十三)患者外出檢查應戴外科口罩,檢查完成后檢查室應立即消毒;運送車輛應更換一次性床單或座椅套,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十四)確診患者使用過的床單、被套、枕套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盛裝,袋外貼上“新冠”字樣,一次性使用,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十五)患者排除新冠可能轉入普通病區后,對其病室應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進行終末消毒。
(十六)患者未排除新冠或已確診新冠的患者死亡,對尸體應當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mg/L的含氯制劑棉球或紗布填塞尸體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紗布包裹尸體,裝入雙層尸體袋中,通知殯儀館專用車輛及時火化處理。
(十七)應急隔離區/過渡(緩沖)病房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混裝,要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單獨交接。
(十八)每日對病區醫務人員的體溫和癥狀進行監測,如有發熱或出現呼吸道癥狀則應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篇4】
一、新病員人院每天測體溫、脈搏、呼吸四次,連續三天;體溫在 37,5 ℃以上及危重病員每隔四小時測一次。一般病員每天旱晨及下午測體溫、脈搏、呼吸各一次,每天問大小便一次。新入院病員測血壓和體重一次 ( 七歲以下小兒酌情免測血壓 ) ,其他按常規和醫囑執行。
二、病員入院后,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并做出相應標記。具體制度見《分級護理制度》。
附:死亡病員料理注意事項
1. 醫師檢查證實死亡的病員方可進行尸體料理。
2. 醫師填寫死亡通知單,即送住院處,由住院處通知死者家屬或單位。
3. 需有兩人在場檢查死者有無遺物,如錢、票證、衣物等各種物品,交給死亡家屬或單位。如家屬或單位人員不在,應交由護士長保存。
4. 當班護士要用棉花塞好死亡病員之口、鼻、耳、肛門、陰道等。如有傷口或排泄物,應擦洗干凈包好。使兩眼閉合。穿好衣服,用大單包裹,系上死亡卡片,通知太平間接尸體。
5. 整理病室,撤走床單、被褥,通風換氣,床鋪、床頭柜按常規消毒處理,如系傳染病員,即按傳染病消毒制度處理。
6. 整理病案,完成護理記錄。
醫院病房的管理制度【篇5】
1、病房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管理,全體病房工作人員積極協助;
2、定期向病員宣傳講解衛生知識,根據情況可選出病員小組長,協助做好病員思想、生活管理工作;
3、保持病房整潔、舒適、肅靜、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輕、關門輕、操作輕、說話輕;
4、保持病房清潔衛生,注意通風,每日至少清掃兩次,每周大清掃一次;
5、統一病房陳設,室內物品和床位擺放整齊,固定位置,未經護士長同意,不得隨意搬動;
6、醫務人員必須穿戴工作服帽,著裝整潔,操作時戴口罩,病房內不準吸煙;
7、病員被服,用具按基數配給病員管理,出院時清點收回,損壞遺失照價賠償;
8、護士長全面負責管理病房財產、設備,并分別指派專人管理建立帳目,定期清點。如有遺失,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處理。管理人員調動時,要辦好交接手續;
9、定期召開病人座談會,征求意見,改進病房工作;
10、病房內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醫師查房時,病人不得離開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