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演講稿
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時間不能抹去侵略者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傷害,無論我們身在何處,請記得勿忘國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勿忘國恥》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勿忘國恥》演講稿精選篇1
大家聽說過鴉片戰爭嗎?想必大家并不太了解。暑假的一天我去參觀了鴉片戰爭博物館使我百感交集有許多體會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分享,首先我們先簡單的了解一下鴉片戰爭吧。
鴉片戰爭發生在雖然不是偶然的,但是當初不過因林則徐禁煙阻止英國鴉片流入我國而起的沖突,后來則因沖突而起報復,最后發展為戰爭。
了解了大概的資料,我就來講講我的所見、所想吧。
剛剛進入館內,一副英軍清軍戰斗圖映入眼簾。只見一小隊英軍站姿標準幾乎動作一致的朝清兵開槍,清兵也手持大刀努力反擊,盡管清兵刀法精湛;盡管清兵刀刃鋒利;盡管清兵勇氣可嘉,但是槍對刀結果必敗無疑,雖然這隊清兵中也有持槍的士兵,可是因為所謂的大清王朝驕傲自滿造成許多國家的不滿,沒有人愿意教給清政府彈藥的制作方法,甚至沒有幾個國家愿意天價售賣彈藥給清政府。普通的士兵因為子彈少而缺少訓練使得他們的命中率微乎及微。不一會一條殷紅色的“小溪”看似“平靜”的流淌在剛才的的在場上。我有一點看不下去就快步走開了。
我的腳步在兩艘戰艦面前停了下來,這兩艘戰艦個頭看起來一樣大小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寫著英軍的那一艘戰艦的炮孔、槍孔幾乎比清軍多了一倍。而救生艇清軍只準備了兩艘那些軍官大概想船沉沒時丟下士兵自己逃之夭夭,而英軍軍官卻沒有這么想,他們的船上想盡辦法盡可能多的放了供全戰艦人逃生的救生艇,想象一下如果兩船交鋒勝敗如何?肯定英軍大獲全勝。
雖然祖國今天繁榮昌盛,但歷史上這赤裸裸的對比不得不讓我們反思,送給大家一個詞語:居安思危。
《勿忘國恥》演講稿精選篇2
1840年,英國把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并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使得圓明園的輝煌再也無法讓后人目睹;1937年,日軍侵入中國,使中國軍民傷亡3600萬人。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不少國家因為我們中國的弱小而放肆地侵略中國,任意地把中國人民踩在腳下。我們又沒有做錯什么事,為什么他們要這么對待我們?還不是因為我們腐敗,弱肉強食。清政府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也是它的腐敗而帶來了最后的滅亡。
據說慈禧太后在她的六十大壽之時,恰好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來辦她的六十大壽慶典,維修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的圓明園,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后來甲午戰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由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的巨額軍費大力發展本國軍力和經濟,由此膨脹了巨大的侵略野心,與此同時中國在日本心中原先老師的形象一落千丈,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受到了極大傷害。可以說后來的日本侵華戰爭也是由甲午中日戰爭埋下的伏筆。
有很多人都抱怨日本、英國和法國,說他們可惡、無恥,但其實我們中國人是自食其果。如果我們強大,他們自然不會來侵略我們。現在,我們一定要銘記以前這段慘痛的歷史,在以后的道路上吸取教訓,振興中華!
《勿忘國恥》演講稿精選篇3
作為青少年,祖國未來的我們,活在當下,享受著祖國發展的碩果,幸福的成長。而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為祖國的未來添磚加瓦。
“三愛”是提出來的,他殷切希望我們們樹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良好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我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在踐行“三愛”,放飛夢想的主題報告會上,我聽到了對“愛”的詮釋,“愛”就是對人或事物懷有真切的感情,有喜愛、喜歡、愛上、愛惜的意思。愛是發自內心真實情感的表白,是一種心理活動的體驗,也是一種精神愉悅的享受。而愛的實質便是奉獻。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愛:軍人的愛,是拋頭顱,撒熱血,粉身碎骨也要捍衛美好家園的愛; 父母的愛,是耗盡一生心血,傾盡一切撫養孩子長大的愛;老師的愛,是盡心竭力,毫無保留教書育人的愛。
紅軍紀念館中的感恩館,讓我映像非常深刻。地震之后,我們見證著天全的巨大變化,而這些變化是由于祖國和黨的幫助。龍灣湖的美麗風景讓我沉醉,未竣工的四星級酒店讓我震撼,無處不見的道路施工讓我看到了天全美好的未來。也許十年后,我們在外辛苦打拼后回到家鄉,會因為他的美麗而震撼,因他的繁榮而自豪。這一切都是黨、社會和他人的幫助。我們要感恩他們,愛他們。
“愛學習”是我們的理想和抱負的基礎。作為學生的我們,這是一件意義重大且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是創造幸福的根本途徑。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愛祖國”是立徳樹人的靈魂。應該將我們自己的感情、利益與國家融為一體。
三愛”是提出來的,旨在全面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觀念,落實好立德樹人的任務。回顧歷史是為了讓我們牢記昨日的屈辱,從而更小心,更堅定的往前走。我們是祖國的兒女,“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我們的不變的目標。
梁啟超說: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共同去做富強的少年,去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勿忘國恥》演講稿精選篇4
今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值得慶祝的日子。
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取得了勝利,那是用英烈的鮮血換來的和平。為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東北抗日聯軍在深山密林中與敵周旋,楊靖宇將軍不屈不撓的精神令我驚嘆!“七七事變”的爆發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誓將日寇趕出中國!淞滬會戰,沂口會戰,徐州會戰,平型關大捷,臺兒莊之戰,彰顯了中華民族“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爭精神,中國軍隊誓與日寇血戰到底。
在敵后戰場,我們靈活機動,叫日軍非常惱火,百團大戰徹底破壞了敵人在華北的交通線。經過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日本想一口吞掉中國的野心破滅了,從此,抗戰便進入了拉鋸戰,持久戰。但日本終究耗不過中國。最終,在西方,德國和意大利失敗了;在太平洋,盟軍已經做好了登陸日本本土的準備;而在東北,百萬蘇聯紅軍也跨過黑龍江,向日本最精銳的部隊——關東軍發起了進攻。最終,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后一個法西斯國家日本投降了!
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被列強羞辱的國恥!向世界人民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抗擊外敵的決心!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更加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珍惜這被先輩的鮮血染紅的旗幟。為了紀念這偉大的勝利,我國在今天舉行了閱兵,向世界展現了我國維護和平的決心。但在現在這個世界上仍有某些右翼分子圖謀不軌,今天的祖國卻不再是七十年前那個用小米加步槍來打擊侵略者的國家了。面對不法分子公然的挑釁,中國將用實力來捍衛權益,而我們也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勿忘國恥》演講稿精選篇5
歷史的長河不盡流淌,一切大事小事皆沉淀其中,然而有些事情卻令人無法忘卻。
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以士兵走失為由,進攻盧溝橋,從此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帷幕;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日本軍隊誣陷中國破壞鐵路,發動“九一八”事變,連下東北三省;中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貪婪,日本南京大屠殺的殘忍,以及那一條又一條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更永遠不會忘記,那炸碉堡的董存瑞,寧死不屈的劉胡蘭,不懼敵人的王二小……
古老的恥辱無法洗刷,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現在,五星紅旗在旗海里閃爍起獨樹一幟的絢麗!從1945年到,已經有了70年的時光。70年前,當中華民族全面獲勝時,堅韌不拔的抗戰精神已在歷史長河里定格為永恒。
一百多年以前,那曾經弱小的倭寇通過改革,使國力突然膨脹起來,科技發展飛快,遠超過了曾經需要膜拜的近鄰——中國。
日本軍隊大批開進中國,自行炸毀一條鐵路,并誣陷中國,建立了滿洲國,從此,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人體實驗,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一個個恐怖的名詞不時敲擊每個老百姓的心,使其膽戰心驚。流離失所的人民在淪陷的國土上苦苦掙扎,窮盡一生,把一片沃土染成了血一樣猩紅。
敵人的種.種暴行,祖國沒有沉淪;面對江山的呼喚,炎黃子孫也沒有沉淪。楊靖宇,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多少光輝的名字帶領我們浴血奮戰,趕走萬惡不赦的敵人。
如今,世界和平了,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那段歷史,要銘記恥辱,發奮圖強,報效祖國,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